统计小“科”堂丨指标解读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统计小“科”堂丨指标解读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是反映消费市场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从定义、统计方法、解读和查询渠道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这一经济指标。
生活中,大家都离不开“买买买”,我们每天都会消费,吃穿用样样涉及,而观察“消费”市场变化的一个最常用的指标当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了 ,我们可以简称它“社零总额”。
什么是社零总额?
它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或者社会集团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纳入社零总额统计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用于生产经营,进行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另外,由于餐饮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销售形式,因此,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也被统计在社零总额中。
如何统计社零总额?
对社零总额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是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报送数据。限额以下单位开展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推算。这里的“限额以上单位”具体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某一标准,具体到不同行业划分门槛也有些区别。
社零总额统计主要有两个原则,一个是法人经营地原则,就是按照调查对象的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统计,比如一家连锁餐饮单位,北京是它的主要经营所在地,但在填报数据时,也要包括全国各地分店的数据;另一个,是按照卖方统计原则,就是从卖家角度进行统计,而不是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统计。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上购物,比如一家在北京经营的电商服装店,它的零售额应该被统计在北京的社零总额当中,与消费者来自哪儿没有关系。
如何理解社零总额?
生活离不开消费,社零总额统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2023年,北京实现社零总额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4.8%。通讯器材、汽车、餐饮和文化办公用品四个消费领域零售额规模超过或接近千亿元,合计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4成。此外,消费模式加快转变,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快速发展,占社零总额比重已接近4成。随着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稳步推进,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出台落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持续增强。不断涌现的新商品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也将更好地满足我们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如何查询社零总额?
社零总额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效应。每个月我们都会通过北京市统计局的官网和“北京统计”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发布全市社零总额相关数据,包括总量、增速以及具体类别的数据。此外,通过《北京统计年鉴》及《北京区域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还能查询到分组更为详细的年度数据。以便更好地反映北京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