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岩教授: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岩教授: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2992164_121123740

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南大学教授石岩在第十二届高校GIS论坛上,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GIS创新教育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南大学在GIS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方面的新举措。


石岩教授作报告

大数据时代GIS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优势的第一动力,大数据赋能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变革,成为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变革的新引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集地理信息基础理论、工程技术、需求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主要面临三大挑战:课程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需求不适应、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难以适应社会、封闭式的教育环境阻碍创新能力生长。

GIS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新举措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目标

育人目标是紧跟前沿、独立思考、开辟蹊径、突破难题、服务需求,与时俱进、领域交叉是培育GIS创新人才的关键着力点。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学科群孵化地学领域大应用,研究具有中南地学学科特色的地理信息科学前沿创新科技成果。在项目引导方面建设系统、持续、拓新的国家级基金项目与重点研发课题,同时打造开放、包容、自由的创新训练环境和校企联培教育基地。塑造大数据分析创新思维、培养大知识服务创新能力,赋能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应用是中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

举措一:建设“理论引导、实践内化”的创新专业课程

融合经典知识与前沿成果,打造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创新专业课程,形成适应于实际需求的课程知识体系,夯实创新教育基础;在课程内容方面,深挖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创新过程,融入创新元素优化课程内容,例如在大数据课程中,从路径决策案例引出大数据思维,进而将时空大数据创新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课外实践应用训练为驱动,完善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强化机制。“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协同并举,构建中南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举措二:设计“团队协作、学科交叉”的创新教学方法

融入多智能体大数据思维,基于课程与课题实施协作式创新教学方法,最终形成自由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创新思维培养。以应用问题为导向,提出知识讲授与团队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进而发挥教学团队的多学科优势,开展创新研究课题探索驱动的教学实践。通过厘清专业课程内在逻辑关联,突破课程间的壁垒,实现开放协作式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建成全新的时空大数据综合型课程。

举措三:构建“需求驱动,环境开放”的创新教育模式

有机融合教学案例与平台基地,形成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创新教育模式,围绕应用需求打造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构建集数据模型实例于一体的时空大数据教学案例库,开放创新文化走廊与创新训练实践平台,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以专业知识考核为基础,关联课堂发言、沙龙研讨、成果答辩等多个教学环节,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中南大学GIS创新人才培养成效

专业方面,获批地理信息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湖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方面,打造了一批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空间分析”获批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获得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特等奖;教材方面,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与教辅,科研反哺教学,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材,巩固创新教学素材。

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余项,指导发表GIS权威SCI论文20余篇,获得多项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指导获得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等5项、湖南省优博/优硕4项,校企联合培养成果为自然资源监管控提供了科学决策服务。

未来GIS人才培养的展望与思考

通过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探索的成果,总结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人才需要以“道法之不变”应“事物之万变”,底层创新能力培养的终极法则在于思维引导与启迪,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思路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GIS时代传媒,来源:高校GIS论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