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榜书之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高清字帖(上——84图)(上下合计170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榜书之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高清字帖(上——84图)(上下合计170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5/21/32953612_1135024124.shtml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价值闻名于世。这件北朝时期的书法杰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笔法、结字和章法等方面,深入解析这件被誉为"榜书之宗"的书法瑰宝。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特征分析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属于北朝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与其他摩崖刻石不同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既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后人或以唐邑所书,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后经过金石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的书法杰作。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经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经文分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泰山经石峪》镌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篇,计3017字。因年月久远,加之溪水冲刷,沙石磨损,现仅存一千余字,四十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字径多在50—60厘米之间,最小的也有30厘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厘米,宽75.5厘米。对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而言,可谓深居山中,字径较大,不容易拓摹。因之被人们认识较晚,直到清中叶,随着碑学理论的兴起,《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才逐渐为书家所推崇。

笔法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既无剑拔弩张之霸气,也无雍容华贵之媚态。擘窠大字静气凝神,集行草之情、篆籀之韵一体。如佛家长者静观人世,体察物情,风神淡泊,体态安详,颇具有容乃大之态。《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以隶书的形态,兼用楷书的一些特点,看似横平竖直,笔法简单,形态憨拙,实则其用笔幻化无穷。入笔之藏露、行笔之中侧以及提按顿挫和收笔之回放,形态各异,锋芒内敛,幻化无穷。用笔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方圆齐备,楷体隶意,篆线草情俱备。笔力内敛,张力十足。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既雄强又平和,既博大又含蓄,既伟岸又简静,容纳诸美的书法形式。

作品字里行间透视出作者超凡的心境,宁静舒缓的节奏。如古刹里悠悠的钟声,深山中涓涓的溪流,书写着不见方、不见折、不张扬的书法语言。字字如修炼的高僧,雍容大度,气宇非凡。身临其境,面对摩崖刻经,身心都将被它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折服。

结字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在结体上更是变化无穷。诸如一、二、三、人、入等简单笔画的单字,抑或是左右上下结构组成的,所存残字无一相同。

书体上缩、中涨、下敛,显得饱满。书体上方的点或竖,只稍微露头,毫不张扬,如“常”“宁”等字。书体底部的笔画,分外收敛,如“妄”字和“能”字的左旁。“能”字中的“月”,第二横画几乎触底。由于上缩下敛,字的中心部分显得格外宽松,比如“宁”字,中间部分十分宽松。有人曾把该刻石书体比拟为一座座慈眉善目、稳重安静的佛像,上缩、中涨、下敛的结体方法,无疑发生关键的作用。

点画边置,为书体囊括更多的空间。

虽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不具有蚕头燕尾的特征,但波碟分展,字形以宽扁为主,隶意突出。在皇皇千字巨制中,字形较扁的单字占了绝大多数,且这些单字,其主体部分多符合黄金分割法,因之看上去稳如泰山。“寿”字方正,点画变化。又如“给”字,整个左部绞丝是右倾斜的,但下三点支撑得比较稳固,“口”部的左倾、右斜、开合,使整个字复归平正。又如“但”字“日”部右上斜置,而通过短撇和一横的左置,使得该字有惊无险。所以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有典型的隶书构字技巧:一字当中,突出主笔,主横偏长,波、磔、钩等笔画多作纵放处理,其他则处于辅助地位。所以尽管它横平竖直、点画疏阔,但由于主笔张扬,点画富有变化,虽长篇巨制,字多重复,却字字神采飞扬。例如,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变捺为主,气象万千。

章法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章法布局要求字距大、行距小,布局疏朗为要。毛笔宜用长锋,书写时可吸收、借鉴《石门颂》的笔意和线条质感。创作时可借鉴风格相仿、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四山摩崖》。

在《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个别字中,主要还是少笔画的带横、捺的字,偶尔出现重按的精重之笔,极富视觉冲击力。这些数量不多的有着特殊意味的字,在整部刻石中不但没有不和谐之感,反倒颇具装饰效果。最突出的如“人”的捺笔,犹如人脚板。如“受”字。也有的单字,关键是从章法需要出发,极力重按或放纵,在整篇布局中十分醒目。如“二”“世”“不”“也”“心”等字。最难得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吸收了行草书的结体技巧,在单字的点画和结构处理上较多地表现为开合聚散与俯仰向背,这使得它在庄严肃穆中又不乏灵动飘逸。如“德”“福”“以”“非”等字,左右部分的安排总体上是相背与相向结合的。所以《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结体用笔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更多地融入了《石门颂》的放纵和行草书的浓淡枯湿,强化了提按,动势更强烈,实为不多见的书法历史上的绝作。

总的来讲,《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大气磅礴而又简静平和,体势开张而又雍容含蓄,以意象显豁而得神理清明。其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书坛重新确认并推崇。

榜书之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高清字帖(上)(84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