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下邑画策
楚汉战争—下邑画策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在彭城之战中遭遇惨败,退守至下邑。在此危急关头,刘邦与谋士张良共同制定了著名的“下邑画策”。这一策略不仅改变了楚汉战争的走向,也展现了刘邦与张良卓越的战略眼光。
汉二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在吕后哥哥吕泽驻守的下邑才稳定下来,行至下邑。
汉王下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打败项羽,自己手里有什么牌可以打,土地面积大。
这次组织起来的联军人数多但大家没有一条心,被项羽一下击溃。
他下马后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汉王于是派人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
正好魏王豹反汉,刘邦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
刘邦把自己的想法与张良交谈,张良把实现想法的手段告诉了刘邦。这个策略显示出了刘邦与张良的战略眼光。
下邑画策的实施与实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刘邦与张良的续鸿门宴后的又一绝配。
刘邦被打败后没有想如何逃亡,在失败的时候还想着如何打败项羽,张良给刘邦指了一条明路,不愧为刘邦的帝王师。
以土地换胜利,刘邦彭城之战后在逃难中首先提出以关东的土地分封他人,让他人与自己一起攻打项羽的战略战策。
张良告诉刘邦说韩信、彭越、英布可用。这堪称是张良与刘邦的隆中对,关键在于它还成功了。
刘邦出道以来从没这么惨过,他知道项羽绝不是莽夫,现在已经翻脸,一定要一下就要把他打趴下,给他致命一击。
自己一个人不能打败他,那怎么办呢?叫别人帮忙,可是别人无利可图是不会帮自己的,把关东地区的土地拿出来分给他们。
两人一拍即合,在任用这几个人后,虽正面战场刘邦败多胜少。
此时刘邦同项羽的战争多了三个战场,在项羽疲于奔命的过程中,项羽失去了优势,刘邦得到了优势。
刘邦要的是全局性的战略胜利而不是正面战场这种局部战略,正面战场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左右项羽的战略,让他顾此失彼。
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心中有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用好这三个人,事实证明刘邦集团成功了,张良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