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反渗透膜污染分析及解决办法
全面解析反渗透膜污染分析及解决办法
反渗透膜污染原因分析
膜性能损坏导致的污染
反渗透膜主要由三层材料构成:
- 聚酯材料增强无纺布,厚度约120μm;
- 聚砜材料多孔中间支撑层,厚度约40μm;
- 聚酰胺材料超薄分离层,厚度仅0.2μm。
膜性能损坏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 新膜保养不规范;
- 贮存时间超过1年;
- 停运状态下保养不当;
- 环境温度低于5℃;
- 系统在高压状态下运行;
- 关机操作不当。
水质变化导致的污染
如果原水水质与设计时的水质有差异,预处理负荷会加大。进水中含有的无机物、有机物、微生物、粒状物和胶体等杂质增多,会增加膜污染的风险。
清洗不当导致的污染
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性能衰减外,清洗不及时或清洗方法不当也是导致膜污染严重的重要因素。
药剂添加不当
复合聚酰胺膜耐余氯性较差,使用中若未正确投加氯等消毒剂,加上对微生物预防重视不够,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
膜表面磨损
膜元件可能被异物堵塞或膜表面受到磨损(如沙粒等)。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探测法探测系统内元件,找到已损坏的元件,改造预处理系统,并更换膜元件。
反渗透膜污染现象
在反渗透操作过程中,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某些溶质会在膜面附近积聚,从而发生膜污堵现象。常见的污堵征兆包括:
- 生物污堵: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脱盐率上升、压降升高和产水降低。
- 胶体污堵:金属离子浓缩及溶液pH值变化可能导致金属氢氧化物(主要为Fe(OH)3)沉积,最初表现为脱盐率轻微降低,随后压降升高和产水降低。
- 颗粒物污堵:如果保安过滤器出现问题,会导致颗粒物进入系统,最初表现为浓水流速增加,产水量逐渐降低,系统压降升高很快。
- 化学结垢:当给水含有较高浓度的Ca2+、Mg2+、HCO3-、CO32-、SO42-等离子时,会产生CaCO3、CaSO4、MgCO3等垢沉积在膜表面上,表现为脱盐率下降,特别是在最后一段,产水量也会下降。
膜污染会导致膜渗透流量下降,包括膜孔道和大分子溶质堵塞引起膜过滤阻力增加,溶质在孔内壁吸附,膜面形成凝胶层增加传质阻力。组分在膜孔中沉积,将造成膜孔减小甚至堵塞,实际上减小了膜的有效面积。组分在膜表面沉积形成的污染层所产生的额外阻力可能远大于膜本身的阻力,而使渗透流量与膜本身的渗透性无关。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污染程度同膜材料、保留液中溶剂以及大分子溶质的浓度、性质、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电荷组成、温度和操作压力等有关,污染严重时能使膜通量下降80%以上。
在系统运行中,膜的污染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它的出现造成了反渗透装置去除率和透水量、膜通量的大幅度下降,同时增加了各段的操作压力,促使运行和操作成本升高,严重影响着膜的使用寿命及反渗透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解决办法
完善预处理
对于每一套膜装置,人们都希望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希望有最高的脱盐率,最大的透水量和尽可能长的寿命,要达到上述三点,供水水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进入 膜装置的原水必须有良好的预处理。合理的预处理对反渗透装置长期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的预处理,就可以确保产水流量维持稳 定;脱盐率维持在某一值上的时间长;产品水回收率可以不变;运行费用达到最低;膜使用寿命较长等。具体来说,反渗透预处理是为了做到:(1)防止膜表面上污染,即防止悬浮杂质、微生物、胶体物质等附着在膜表面上或污堵膜元件水流通道。(2)防止膜表面上结垢。反渗透装置运行中,由于水的浓缩,有一些难溶盐 沉积在膜表面上,因此要防止这些难溶盐的生成。(3)确保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以使膜有良好的性能和足够长的使用时间。
对膜进行清洗
尽管料液经过各种预处理措施,长期使用后膜表面还可能产生沉积和结垢,使膜孔堵塞,产水量下降,因此对污染膜进行定期的清洗是必要的。但反渗透膜系统不能等 到污染很严重后才来清洗,这样将会增加清洗难度,也使清洗步骤增多和清洗时间延长。要正确地把握清洗时机,及时清除污垢。
清洗原则
了解当地水质特征,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通过结果分析,来选择最佳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为特定的给水条件下找出最佳方法提供依据。
清洗条件
a. 产品水量比正常时下降5%-10%。
b. 为保证产品水量,修正温度后的供水压力增加10%-15%。
c. 透过水质电导率(含盐量增加)增加5%-10%。
d. 多段RO系统,通过不同段的压降明显增加。
清洗方法
先进行系统反冲;再进行负压清洗;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机械清洗;再进行化学清洗;有条件的可以超声清洗;在线电场清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便价格昂贵;由于化 学清洗效果比较好,其余方法有些不容易实现,而各供应商提供的药剂虽名称及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原理大致相同。如我公司现使用膜清洗剂MC2、MA10。
清洗步骤
清洗单段系统:
- 配置清洗液;
- 低流量输入清洗液;
- 循环;
- 浸泡;
- 高流量水泵循环;
- 冲洗;
- 重启系统。
针对特殊污染物清洗有:清洗硫酸盐垢、清洗碳酸盐垢、清洗铁锰污染、清洗有机物污染等。
对膜进行适宜保养
新反渗透膜的保养
新的反渗透膜元件通常浸润1%NaHSO3和18%的甘油水溶液后贮存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不破的情况下,贮存1年左右,也不会影响 其寿命和性能。当塑料袋开口后,应尽快使用,以免因NaHSO3在空气中氧化,对元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膜应尽量在使用前开封。在非生产期内,反渗透系统 的保养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系统短期内停运(1-3天):停运前,先对系统进行低压(0.2-0.4MPa),大流量(约等于系统的产水量)冲洗,时间为14~16分钟;保持平常的自然水流,让水流入浓水道。
系统停运一周以上(环境温度在5℃以上):停运前,先对系统进行低压(0.2-0.4MPa),大流量(约等于系统的产水量(冲洗,时间为14~16分 钟;按照反渗透系统操作说明书中有关系统化学清洗的方法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完毕后,冲洗干净反渗透膜;配制0.5%的福尔马林溶液,低压输入系统内, 循环10分钟;关闭所有系统的阀门,进行封存;如系统停运10天以上,则每10天须更换一次福尔马林溶液。
环境温度在5℃以下:停运前,先对系统进行低压(0.2-0.4MPa),大流量(约等于系统的产水量)冲洗,时间为14~16分钟;在有条件的地方,可 将环境温度升高到5℃以上,然后按照1的方法,进行系统保养;若无条件对环境温度进行升高,则:低压(0.1MPa),流量为系统产水量的1/3的水进行 长流,以防止反渗透膜被冻坏,并且保证每天使系统运行2小时;按照1中(2)、(3)的方法,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后,将反渗透膜取出,移至环境温度大于5℃的 地方,浸泡在配制好的0.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每两天翻转一次,系统管道中的水应排放干净,以防止因结冰而造成系统的损坏。
避免膜在高压下运行
系统在启停时有残余气体存留,使系统在高压状态下运行。系统中过滤器前后的压力表用于监视滤芯的压降,初级及终级压力表则用于监视RO膜组件压降。调节进水 阀及浓水阀以保证运行压力及回收率。若运行中产水流量或总流量下降,或初级与中级有压差比运行初期的压差增加较大时(以初始运行新反渗透膜组件数据为标准),则需对系统进行冲洗或清洗,以保证膜组件的性能安全全。
- 设备排空后,重新运行时,气体没有排尽就快速升压运行。应在系统的压力下将余下的空气排尽后,再逐步升压运行。
- 在预处理设备与高压泵之间的接头密封不好或漏水时(尤其是微米过滤器及其后的管路漏水)当预处理供水不很足时,如微米过滤器发生堵塞,在密封不好的地方由于真空会吸进部分空气。应清洗或更换微米过滤器,保证管路不漏。
- 各运行泵的运转是否正常,流量是否与规定的值相同,并与泵运行曲线比较,以确定运行压力。
注意关机时的操作
- 关机时快速降压没有进行彻底冲洗。由于膜浓水侧的无机盐的浓度高于原水,易结垢而污染膜。准备关机时,逐步降压至3bar左右用预处理好的水冲洗14~16分钟。
- 在准备关机时,投加化学试剂,会使药剂滞留在膜及膜壳中,引起膜污染,影响膜的使用寿命。应停止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