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父母沟通,才能不彼此伤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与父母沟通,才能不彼此伤害?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1d92ab8166b6
1、如何与上一辈人有效地沟通?
- 抱着最大的善意去多倾听:不仅要听出对方话里的意思,还要听出话外的关心和爱意。
- 保持同理心:多换位思考,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也有他自己的道理,对他们多点理解。
- 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言:多说甜言蜜语,尽量不要反驳他们,不要发生冲突,可以只听不做。
- 把话题引到他们关心的事情上:多问问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他们找回成就感。
- 适当的请他们帮些小忙:比如问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必全听,但可以做参考,这能让他们参与到你的生活中,能提升幸福感。
- 保持边界:双方的价值感可能非常不一样,要适当的保持距离,最好搬出来住,但还是要经常回家看看他们,或定期组织家庭集体活动。
- 把父母当小孩疼:多点包容和耐心,多说“我爱你”,从语言到行动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感恩。
- 不要试图去改变父母的想法:就像你不想父母改变你的想法一样,做到求同存异就好。
2、和上一辈人沟通时最难的点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经历不一样,难以达成共识,还有一个是父母没有边界意识,对孩子的干预太多,经常催婚、催生小孩等。
3、和上一辈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还是让爱意在彼此之间流动,形成一个温暖、健康的亲密关系。
4、沟通时是观点更重要还是感受更重要?
大部分岛民认为感受更重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和父母将道理、说观点,容易发生争执。如果触及原则问题要讲观点,也要注意沟通技巧,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
沟通建议汇总
- 学会倾听:不仅要听内容,还要听情绪,听弦外之音,感受肢体表达的信息。
- 适当的身体接触:亲人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会有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 夸奖和赞美:夸奖和赞美是最好的爱的语言,养成赞美家人的习惯,爱就会流动起来。
- 理解差异:长辈和晚辈之间,并非是相互的不认可,而是自身的观念和现实生活的不相容。
- 控制情绪:在家庭中大家都靠感性表达的多,不愿意启动理性的部分,所以问题才显得多。
- 增进亲密感:如更多的陪伴、肢体的接触、语言上情感的各种表达等。
- 注意态度:主动征求意见或者是汇报说说、认真倾听、和善表达,不要说你不懂、别管了,实在想说也加一句,有我呢,您老放心。
- 分情况处理:对于孝来说,不一定要顺。得分情况。有些情况需要迁就,有些情况不能完全迁就。
- 避免冲突:权利使人年轻,让父母对于你的生活有参与感,有掌控感,凡事多跟他们请示请示,但是执行的阶段在于你自己。
- 耐心和理解:老人唠叨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用自己的观念方式去理解孩子,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我们应该耐心的听老人说完,即使有些观点不能接受,也需要用婉转的语气与老人沟通,不要跟老人讲大道理!
- 陪伴和关注:平时多微信问侯,节假日尽可能回家,即使忙不能回,也一定要致电问候;尊重,尊敬,倾听,必要时甜言蜜语善意哄骗。重要的是修养身心,自然脾气好,心态好,善待长辈
- 销售技巧:可以从销售的技巧去跟父母相处。首先大概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什么色彩性格的人,比如红色性格的要多赞美;黄色性格的人要直接;蓝色性格的人要多理性;绿色性格的人要多理解。然后用赞美、理解、倾听、提问的方式去达成共识。
- 了解需求:如果我们把长辈当做客户,第一步就是了解客户的需求。从了解需求、提出方案、方案磋商到达成共识,各长辈的需求差异太大,有的长辈是关心我们、有的长辈是真有生活困难、有的长辈有信息化时代的咨询与社交工具使用的需求,了解需求并满足需求,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技巧呢?
- 保持边界:长辈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大多数已经固化,除了爱学习的长辈,有几个人还能跟我们聊到一块去呢?其二,我们有我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各自的生活各自作主,我们终究要与长辈分离、长辈也要学会习惯与我们分离,不分离,谁也别想获得自由。
- 陪伴和理解:在心里、在现实时空上,多给他们留块地儿,陪他们玩耍,就够了。别试图说服长辈、甚至改变长辈,那可能只能带来争执、不欢而散。
- 保持尊重:父母和我们之间不存在沟通的问题,因为他们和我们不同一维度看问题。作为子女我们很多时候不能理解老一辈的父母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到他们那个年纪和位置。
- 理解差异:我们的价值观与长辈可能会有所偏差,需要更多的理解。比如我奶奶她们这一辈觉得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是要组建一个家庭。每次见到她或者给她打电话就是各种念叨,有时候觉得挺烦的。但是还是挺能理解她们的心情,所以更多时候是自己过滤掉这些。
- 保持耐心:和长辈沟通主要就是要有耐心,让他们切身的感觉到你的关注。与人相处,最真切的还是彼此的感受。人近中年,父母也六十多岁,彼此也都非常了解个人的性格,交流更多的是提醒对方多注意身体。其余都在点点滴滴中了。
- 保持尊重:与长辈沟通:(1)一般还是以尊重为主;(2)同时给他们控制的空间,适当的时候顺着他们;(3)尽量不起言语的冲突;(4)如果有见面会有冲突,一般通过其他亲人转述表达想法。
- 理解差异:每一代长辈都有他们那个时代、成长环境的痕迹。比如我的大舅,作为家里的长子通过努力给家里弟弟、妹妹都照顾的很好,但是正因为这个因素他有很强的控制欲,他想把所有人都照顾的很好。
- 保持边界:与再婚爸爸的沟通,多些“理解”,站在爸爸的角度设身处地想问题,他有处理平衡两个家庭的难处,他需要精彩的晚年生活,其实爸爸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质量,是我们子女的幸运
- 保持边界:与后妈的沟通,在于“边界”的把握,处理好自己内心与亲妈对比的标准,降低心理预期,用对亲妈的礼节与之相处,多关心她的生活和身体,还真的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 保持理解:最近网红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也许会关心则乱,为子女的,只要让父母明白,自己有能力可以更好地生活,他们的意见,选择性听听,不争辩,多关心,多聊关于他们自己的话题,同时让年纪大的父母晚年有安全感(多聊天,有时间多回家看看,或者视频),大部分的父母也乐得清闲,不会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 保持边界:让对方完整,让自己独立。这是任何关系的基础,只不过不同的关系中彼此边界相互融合程度不同;不要老想着改变别人,那既不是你的权力,更不是你的义务,而要立足于改变自己;
- 情感同频:加强同理心练习,以倾听为主,在感情上接收到上一辈需要语言行为背后的情感表达,至于自己后续行为并不是上一辈关注的重点;
- 行动灵活:用yes and接受当下的一切,然后扩展再扩展,与上一辈的沟通主要就是情感交流,要根据沟通情景来决定沟通方式。
- 沟通设计:沟通是信息交换;沟通可以练习;沟通路径:自身观念⇔自身行为⇔他人行为⇔他人观念;沟通情景可以事先设计;沟通前四问:对象特征、沟通目的、沟通效率、沟通方式;四种沟通性质:发起倡议、争取理解、执行交流、总结;沟通设计要视共知、共识情况而定;有效倾听,要用脑,要听懂对方,要注意肢体语言,通过倾听审势形势;关注对象反应,及时调整策略;注重识别告知、说服、协商、群策群力四种沟通情景,根据进程及时切换表达方式和讲话逻辑;先讲结论还是先铺垫根据对方信息基础情况而定;沟通是持续多次博弈,平时要加强共识建设;沟通达不到预期结果时及时结束,并埋好伏笔。
热门推荐
妙不可言的寺庙楹联 充满大智慧
项目开发节点英文缩写完全指南:从基础概念到实战应用
全运商洛 女排来了丨国手庄宇珊:从福建小城走出的排球追梦人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终结:时间的流逝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哪些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物变形?
哪些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物变形?
无损检测设备中影响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颅高压三联征是什么
影视编程入门指南: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中国“三航母时代”即将开启: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
如何检测弹簧阻尼减震器参数
历史上的二婚皇后:从古至今的非凡女性
联通携号转网多余的话费可以退吗?
广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地标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家用餐桌怎么挑?看这里!
蛋白来源怎么选?动物性和植物性有差别吗?完整比较看这里
关于眼角膜捐献,你不知道的事
鄱湖康山忠臣庙:一座承载600年历史记忆的古庙
“燃烧”脂肪关键机制发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盘点近5年,315晚会曝光的食品问题
复合地板怎么安装?安装后多久可以入住?
脑科学+提升记忆力最有价值的8本书
徐达:明朝开国功臣的辉煌与落幕
隐翅虫出现原因与消滅方法全解
经典中的权谋与智慧:助你洞察复杂人性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谈恋爱被家长发现怎么办
这些异体字和生僻字,你遇见了认识吗?(上)
规范治疗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全程管理至关重要
孩子咬指甲别紧张,这样做就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