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服:从先秦到近现代的演变历程
中国传统婚服:从先秦到近现代的演变历程
中国传统婚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先秦至两汉的玄色婚服,到清代的凤冠霞帔,再到近现代的中西合璧,每一件婚服都凝聚着时代的审美与工艺。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中国传统婚服的历史演变,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服中的婚服,历代有不少变化。而皇室、士宦新娘服亦有不同,翟衣为皇室女性婚服,在宋代和明代时配上专用的翟衣凤冠。
先秦至两汉
先秦至两汉,士族新娘结婚时穿的是玄色的婚服,为襜褕或绕襟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婚服形制不明,但有记载晋朝太子妃婚服是白色[1]。
唐代
唐代初期五品以上官员女儿的新娘服花钗翟衣,配花钗、宝钿,数目视乎品秩,媵比正妻降一等,妾又比媵降一等,五品以下和民女出嫁则穿花钗礼衣,花钗数依品秩而定,妾比正妻降一等,无论是花钗翟衣还是花钗礼衣皆为上下连裳制、深青色[2][3];中后期则演变成大袖裙襦,即襦裙配大袖衫,以青、绿等颜色为主,并于头上插上各种头饰。
宋明
宋代新娘服延续唐制,大袖裙襦为婚服,配珠翠冠和霞帔[4][5]。明代规定士庶新娘可以假九品孺人常服出嫁[6],即圆领袍、马面裙、翟冠,有时还会配上霞帔,即典型的“凤冠霞帔”婚服。实际上多有僭越,不限于九品孺人冠服,明后期常用僭穿五品以上命妇冠服的情况。而明代人们开始视红色为吉祥,士庶也有穿红色上袄的袄裙出嫁。正德年间开始,广东出现以龙凤裙褂为新娘服的习俗,相传是源于明代大臣梁储,梁储是广东顺德人,在明武宗朱厚照还是太子时曾任太子洗马,明武宗少年登基,由梁储辅政,深得明武宗尊敬,于是在梁储女儿出嫁时,赐她穿绣上皇室专用的龙凤图案之裙褂作为婚服,自此成为广东新娘特有的嫁衣[7]。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新娘会用盖头或扇子遮面。
清代
清代实行剃发易服,但因为男从女不从,女性婚服仍沿用前代的凤冠霞帔、袄裙、褂裙等,但形制和前代已有差异,例如凤冠形制改变,霞帔变宽交领,且不限于配搭圆领袍,也会配搭袄裙、褂裙,而袄裙也受满族服装影响,由斜襟转为厂字领。
七十四代衍圣公继配毕夫人衣冠像。清代汉族命妇服饰是明代命妇服饰的延续,保留了凤冠霞帔等特点,属于清朝汉族女性最高等级礼服,同时也可作为婚服之用。
近现代
民初开始出现穿着西式婚纱的婚礼,也有穿旗袍为婚服者。而广东、港澳一带仍然流行以清朝裙褂为前身之龙凤褂,至1950年代起龙凤褂裙有宽大转为合身,裙亦由马面裙改为筒裙,1970年代起更改为西式立体剪裁,且有收腰设计,1980年代起龙凤褂亦由钮扣系结转为用拉链,延续至今。中国大陆和台湾也有新娘穿戏曲中的新娘戏服结婚。
2001年电视剧《橘子红了》播出后,该剧服装造型师叶锦添为女主角秀禾设计的袄裙婚服开始以“秀禾服”之名流行,并逐渐成为当代中式婚礼的主流服饰,也被时常与剪裁更加修身的龙凤褂相提并论
自千禧年代开始,汉服运动兴起,不少年轻人渐渐重新以汉服作为婚服、办汉族中式婚礼,例子有bilibili用户up主能“静知时岁”耗时了2年,花费6位数还原明制汉婚婚礼,影片发布在b站后,引起热烈讨论,瞬间登顶热搜,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香港1950年代的结婚裙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