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份意想不到的儿童歌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份意想不到的儿童歌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bjd.com.cn/2022/06/01/10096801.shtml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通过幼儿园家长、小学生家长的不完全调查,得到两份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歌曲名单。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歌曲,包括动画片《奥特曼》主题曲《奇迹在线》、《西游记》主题曲《白龙马》,李凯稠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活泼可爱的《无敌的小可爱》《甜心小宝贝》《石头剪刀布》《小跳蛙》,富有节奏感的《这条街最靓的仔》《倍儿爽》,冬奥会期间因冰墩墩而爆红的《我只是想要一只冰墩墩》,以及最近大火的《孤勇者》。而小学生们列出的歌单跟以往大众印象中的儿童歌曲有着天壤之别:《孤勇者》《和光同尘》《一起向未来》《少年》《星辰大海》《你的答案》《破茧》《山河》《白月光》《声声慢》,排在前十的每一首都是流行音乐。

“儿歌不再是儿歌。”是音乐人薛永嘉最强烈的感受。家长亦疑惑:这些歌真的适合孩子唱吗?一首歌发行后,会被谁听到、被谁喜爱,似乎创作者、演唱者们都无法预料;一些儿童歌曲创作者们的用心之作,却未必能抵达孩子们的耳畔。儿童歌曲的创作与接受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错位与阻隔。

《孤勇者》成最火“儿歌”

2022年开年以来,最火单曲非陈奕迅《孤勇者》莫属,不仅连续12周高居音乐平台榜首,更成为10后小朋友们的最爱。短视频平台上,到处都是孩子们全情投入地演唱以及演奏这首歌的视频,独唱、合唱、钢琴版,教室里,大街上……就连歌曲演唱者陈奕迅都不禁怀疑:“听说我出了首儿歌?”

“我喜欢《孤勇者》,这首歌很‘燃’。”作为每周的奖励,小学五年级的津锐周末可以打几个小时的游戏。正是在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他第一次听到了这首中文主题曲《孤勇者》。逐渐地,津锐发现身边不玩游戏的同学也都知道并会唱这首歌,甚至语文老师还在课上为他们讲解了其中一些词汇。津锐猜测,这首歌的普及或许就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

不仅小学生喜欢《孤勇者》,幼儿园小朋友同样爱上了这首歌。“上小学的哥哥每天都在听这首歌,现在3岁的妹妹也喜欢上了《孤勇者》,甚至比哥哥还‘上头’。”二孩家长刘女士觉得,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他们可能只是被这首歌的旋律“洗脑”了。

这首歌真的适合孩子唱吗?睿睿的妈妈便感到困惑。小学一年级的睿睿,最近每天一早起床就呼唤智能音箱循环播放《孤勇者》。睿睿的妈妈查了下歌词,觉得其中污泥、暗巷、对峙、缺口、褴褛、呜咽等词汇不是7岁的孩子能理解的。而当她问孩子是否知道歌词意思时,睿睿自信地回答,“这首歌唱的是‘大白’,他们是孤勇者呀。”本想要阻止孩子反复听歌的她犹豫了。睿睿的妈妈还发现,音乐课上老师发来了一条《孤勇者》奥尔夫杯子游戏的示范教学视频,让学生们边唱边动手打节奏,“平时在网上上音乐课,从没见他投入度那么高过。”

“从歌词的角度看,这首歌完全是一首成人才能欣赏的歌曲。”在得知现在的儿童最喜欢的歌竟然是《孤勇者》,词作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颇感意外,在仔细看过歌词后,他才稍感慰藉,“《孤勇者》的歌词唱出了普通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只要勇敢面对生活,追求理想,战胜困难,就是美好的人生。‘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是这首歌要表达的本质。相比成年人,儿童或许更容易被这些内容打动。”

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师罗麦朔认为,“《孤勇者》从歌曲创作上来讲有两个独特的地方:节奏不符合日常说话习惯和倒字。副歌段为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组合口语性的吐字特点,有似戏曲艺术中的数板,节奏成为重点,使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格。歌曲中的很多四声字反而搭配了一个高音,这对演唱者来说是不容易呈现的。所以这首歌能得到广泛喜爱,和陈奕迅的演唱密不可分,他把很多不容易演唱的部分都处理得流畅、自然,为歌曲增色许多。”

儿童深受短视频影响

7岁的睿睿能答出《孤勇者》唱的是“大白”,显然是看过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配上这首歌的视频。

对70后、80后、90后而言,童年学习儿歌的渠道不外乎幼儿园、学校的老师,以及广播和电视。那时候,哪个动画片在热播,小朋友们就唱什么歌。但出生于2010年至2019年之间的儿童,成长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除了传统渠道,短视频、网络游戏也对他们产生着巨大影响。采访中很多小朋友都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是从抖音上学会的。

“进入到抖音的儿童模式下,就会有动画片片段、知识百科、童谣、儿歌等小视频,系统也会推送它觉得适合儿童听的流行歌曲,像最近最‘火’的《孤勇者》,和之前的《少年》《你笑起来真可爱》《听我说谢谢你》,在儿童模式下都能听得到。”作为85后家长,孙佳记得,女儿琳琳就是在抖音上听到了《少年》的副歌部分后,让她搜索歌曲完整版。“但她只听过那一次完整版的《少年》,更多时候就是反复唱高潮那两句。”孙佳反思道,“现在成年人很痴迷刷短视频,只要家里有人在刷短视频,琳琳就会凑过来看。视频用到的歌曲、背景音乐,她一听就能记住,随时想起来就能唱出来。”最近,琳琳经常唱《白月光》的副歌部分。琳琳告诉妈妈,这首歌她是从小伙伴那里学会的。

幼儿园老师田娟表示,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很多的时间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好朋友一起看画本、玩玩具、户外游戏,他们之间的交流会很多,“班里一个小朋友会唱了一首新歌,不出一周,几乎全班就都会唱了。”田娟认为,短视频对三四岁的小朋友影响还相对较小,他们会唱的歌曲大多还是幼儿园老师教的。5岁以上的儿童开始更多地接触网络世界,内容丰富的短视频也就成为满足他们好奇心的窗口。

田娟还留意到,幼儿园里的一些年轻老师也会教孩子们网络上的热门歌曲。“因为抖音上的热门歌曲通常会有人配上手指舞,能一边唱一边动手指配合音乐做动作。老师们都觉得这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性比较好,小朋友们也更愿意跟着老师学。我现在点开抖音,推送给我的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儿童的,也会推荐给我很多新的儿歌。”

儿童更爱快节奏音乐

“今天孩子们喜欢听的歌曲与成人想象中孩子们会听的少儿歌曲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罗麦朔分析,如今小朋友们喜欢的歌曲,其中一些有很强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如《孤勇者》《和光同尘》《你的答案》,音乐旋律往往由低至高,直观地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这条街最靓的仔》《倍儿爽》等歌曲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新潮感,其中《倍儿爽》在创作与结构上借鉴了“网络神曲”《江南style》,可见成人审美是能够影响儿童的。从创作时间上来看,1999年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白龙马》是目前小朋友们还喜欢唱的歌曲中“年龄”最大的一首,可见经典的动画片及其中的音乐,相比其他歌曲来说寿命更长。《我只是想要一只冰墩墩》套用了艾尔加著名作品《爱的礼赞》旋律;充满童趣的《听我说谢谢你》,间奏是儿歌《小星星》。可见经典的旋律不分国家、年代,能够得到一代又一代小朋友们的喜爱。民族风作品《声声慢》《山河》多运用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作为主奏乐器,有很强的古风画面感,同近几年中国风的潮流有很大的关系。《少年》在节奏上借鉴了欧美流行歌曲的切分、打破规整节奏,把中文韵律以全新方式体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感。

但罗麦朔也建议,老师和家长在给儿童选择歌曲时需要慎重。“很多歌曲明显是针对成人的听觉审美进行编曲的,‘能量’过强。比如成年人可以欣赏摇滚歌曲,但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小朋友,神经还处于发育阶段,不宜在听觉上进行过度刺激,容易对听觉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音乐教师吴洪彬在日常教学中就发现,节奏舒缓的歌曲不太能让低年级的儿童喜欢。“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电子产品比较多,快餐文化太多,慢节奏的东西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作为音乐工作者,我觉得我们都有义务维护儿歌的范围,保护儿歌的纯粹,不能一味追求新和快。”音乐人薛永嘉举例,成年人可以吃重油、重咸、重辣的食物,但小朋友只能吃清淡的食物,如果从小让小朋友吃重口味的食物,会破坏他们的味蕾,并且得不到身体所需的营养。薛永嘉认为,“《听我说谢谢你》的立意就很好,教儿童学会感恩,而且歌词的语言并不复杂,容易理解。但《孤勇者》这类歌曲,就有种拔苗助长的感觉。歌词传递的内容复杂,并不适合儿童的心理发育程度。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与心灵产生共鸣的音乐。”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北第二小学音乐教师魏楠楠介绍,现在学校音乐教材的编写都格外用心且系统,“小学的音乐课,每一单元分为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创编与活动,学唱一首新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低年级学生半学期能学六七首新歌,小学高年级半学期能学八九首新歌。这些歌曲的立意都很好,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歌曲的创作年代上,既有比较新的歌曲,也有《粉刷匠》等经典儿歌。不能按照儿童的喜好,只让他们唱网络上流行的歌曲。”

儿歌更需推动者

然而,用心创作的儿歌,未必能抵达儿童身边。作曲家修骏就感叹,“作品能不能传开,是最难以捉摸的。”

最近五年来,词作家宋青松与三位曲作者创作了《画未来》《滑滑梯》《摘鲜桃》等一批儿童歌曲。“自从有了自己的孙辈,我留意到儿童歌曲的稀缺,于是开始尝试儿童歌词创作。”但儿童歌词看似简单,写起来并不容易。他写了很多,最终都放弃了。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讲故事。他为孩子编了系列儿童故事《森林幼儿园》,发表在一家儿童杂志上。每个故事后面会有一首歌,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跳转音乐平台播放。但宋青松坦言,播放量并不高。反而是新华网对他的儿歌进行报道后,点击量达到几十万,“可见,儿歌不仅仅需要创作者,更需要推动者。”

5月29日,李昕融的新歌《亲爱的爸爸》全网发行。歌曲发布当天,抖音上就已经有喜欢这首歌的听众编创了手势舞。本次调查中儿童最喜爱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都是李昕融演唱的,曲作者是李昕融的爸爸李凯稠。

回忆起李昕融最早演唱的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李凯稠说:“完全没想到这首歌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在音乐播放平台上,大多数人听歌是点开播放器,直接输入自己想听的歌名。仅通过播放平台的随机播放,歌曲能被听到的概率极低。但李凯稠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一旦出现一个新滤镜、新段子、新歌,很多人都愿意模仿。《你笑起来真好看》最初在抖音平台发布时,李凯稠为其设计了一套手势舞,引发很多短视频用户模仿。有的小朋友播放原唱自己做动作,有的自唱自演,很快这首歌就在低年龄段儿童中传开了,成年人也逐渐加入到录制短视频的队伍中。现在一首新儿歌创作出来后,李凯稠会把七八成的宣传精力放在抖音平台上,剩下二三成转向母婴类的公众号、自媒体,通过它们将歌曲精准投放给家长。

在李凯稠看来,孩子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并非一件坏事,“我们小时候也很喜欢听港台的流行音乐,只要这些歌曲中没有低俗恶俗的内容,儿童也是可以欣赏的。”同时,他认为从儿童喜欢听成年人的作品来看,文艺工作者也需要去反思:为什么儿童不喜欢听儿歌了?

“很多儿歌,曲风一听就是儿歌,从编曲到演唱,都特意显稚嫩。儿童的欣赏水平在进步,这样的歌曲孩子们很难会喜欢。”李凯稠为女儿写了一套“昕融唱诗词”,将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配上旋律。虽然是古诗词,但在音乐上,李凯稠将传统的五声调式用电子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适合孩子们的题材始终没有变,但要用当代的语言和音乐风格来表述,这样才有望得到儿童的喜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