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如何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
幼儿园案例分析:如何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殊幼儿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幼儿园老师如何对一名发展迟缓的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案例背景
熹熹是一名大班的孩子,他今年刚满五岁,算是班上年龄较小的幼儿。他非常天真无邪、可爱,但反应较慢,智力与肢体动作发展方面也比同龄孩子弱,容易受他人影响。此外,家庭环境复杂,母亲对他要求严格,经常批评他。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三月份的一个星期一,熹熹像往常一样很早来到幼儿园,但这次他垂头丧气,对老师的问候也没有回应。指导老师建议让他安静一会儿,但结果适得其反,熹熹变得更加迟钝,不愿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发呆。
片段二
某天,熹熹主动问老师:“我是笨小孩吗?”老师安慰他说:“你很聪明。”但在手工课上,当另一个小朋友说他“真笨”时,他情绪失控,将材料扔在地上大哭。通过交流得知,他的母亲经常用类似言语伤害他。
片段三
熹熹有一个星期没来幼儿园,回来后显得很开心。原来他去上了画画课,母亲对此很高兴。但指导老师透露,他已经报了多个兴趣班,包括小牛顿、跆拳道和语言表演。这反映出母亲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对熹熹的发展弊大于利。
案例分析
针对熹熹的情况,进行了以下分析:
自身特殊性原因:他是一个身心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迟缓的小朋友,做事不专注,很没有耐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完全凭爱好选择,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别人的评价很敏感,所以碰到学不会的东西就会选择放弃。
家庭因素的影响:熹熹遭受各种兴趣班的虐待与打击,只会让他的自卑感增强,心理上受到更大的伤害。对于这种特殊幼儿,并不是通过不理踩的方式,辱骂以及更强烈的方式,还有通过各种兴趣班来弥补先天不足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不乐观。
教师专业技术的缺乏:教师面对这种行为,没有给与正确的指导与帮助,错过了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导致幼儿不良情绪与行为日益增多。
案例措施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并改变原有观念,特别是家长方面,对熹熹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找出合适的方法,并且遵循他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慢慢提升自己。
进行家园有效沟通与交流:联系家长说明情况,提出可行建议。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选择教育方法,并且适当地改变自己一些原有观念,还要多鼓励孩子和拥抱孩子,让他充满自信心,减少自卑感。然后让家长减少对他兴趣班的培养,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让他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尽管他什么都做不好,也不要用过硬的态度对待他,因为孩子在这方面很敏感。和家长沟通后,熹熹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到幼儿园,他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了不少,开始尝试做小作品,想着送给妈妈。
采用个别指导法来引导他:比如吃早饭的时候,通过变魔术的方式来提高他吃饭的速度。在其他活动时,多次提醒他,或者让其他小朋友带着他,帮助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上手工课时,单独指导他,设立短期目标,一步步带着他做,并且一直鼓励着他。让他学着发现自己的长处,变得更加认可自己。
通过以同伴影响的方式来指导他:鼓励他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并且告诉其他小朋友,熹熹是弟弟,要多照顾帮助他。熹熹画画画的很好,有时候让他帮助其他小朋友画画,既让他找到了自信心,也让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他的长处,获得了他们的认同感。渐渐地熹熹开始爱上了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尽管有时做的不够好,他也在努力在做。他现在常说:“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能做好!”
案例总结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殊幼儿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针对目前的中国学前特殊儿童现状,究竟该如何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指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教师方面
制定特殊教育计划:了解幼儿,制定适合他发展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要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还要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条件下实行。
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对待特殊幼儿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掌握特殊幼儿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正常的环境,使他们和同龄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在面向全体同时,要兼顾个别: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每次教学活动都要认真备课,制定出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满足特殊幼儿的不同教育需求。
密切联系家长:对于特殊幼儿的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家长,相互配合。在家长哪里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能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对于那些思想落后、教育观念陈旧的家长,教师更应积极联系家长,对他们具体说明情况,并进行劝解。
家长方面
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全面地了解孩子,发现他的长处,多鼓励孩子,多拥抱孩子。不要为了逃避问题而找各种借口疏远孩子,或者放弃孩子。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家长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可能使孩子向前进的方向发展。家长在引导特殊孩子时,要坚持反复教育的原则,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在生活中多采用渗透性教育与随机性教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与指导。家长还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促进他的发展。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沟通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一扇门窗,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