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指南: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
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指南: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
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设定教学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实用的"三问法"来帮助教师撰写教学目标,并以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详细展示具体的目标设定方法。
"三问法"写好目标
一问:教学内容期待学生学会什么,也就是学习结果或成果。
分为以下三类学习结果:
- 成果性目标:说出—— 记住——
- 过程性目标:学习过程【很多学习过程就是成果】
- 创造性目标:创新的、创造的、开放的
二问:学生是如何学会的。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路径?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如何体现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达到上述的学习结果。
三问:通过什么样的句法写。
句法为:
过程+结果+表现
通过——(过程),习得——(结果),成就——(表现)【通达什么素养】
如:通过熟读四篇游记(过程),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和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方法,丰富阅读经验(结果),感受祖国的奇美景观,表现出对祖国江河山川的热爱之情(素养)。
技术规范:一个单元3-5条(每条一个目标地,便于实施评价),要有明确的素养指向,看得到素养的形象。
(清晰、可测评、可习得【通过学习而得】、有相关【几条之间】、有时限)
三年级上册二单元 教学目标
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表达与交流
-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梳理与探究
-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学业质量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单元语文要素及内容
语文要素:1.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写一件简单的事。
学习内容: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写字要平稳 秋天的谚语】
人文主题:金秋时节
大概念
大概念:
- 词语在语境中获得意义,运用合乎语境的方法可以确定对词语的理解。
- 细致观察,有序叙述,生动描绘,能传递情感。
单元目标
通过——(过程),习得——(结果),成就——(表现)【通达什么素养】
- 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生字,使用钢笔横平竖直地,规范、端正地书写39个生字,感受汉字的美,培养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升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和审美能力。
- 运用并梳理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读懂课文,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体会作品语言的生动和诗意。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美感。背诵或默写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四季的美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 在写作前,回忆并梳理自己某次玩耍的经历和感受。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组织语言,描述玩耍的过程和当时的快乐心情。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经验。
课时目标
通过——(过程),习得——(结果),成就——(表现)【通达什么素养】
导读课学习目标
- 通过阅读单元概览,明确本单元的大任务,初步梳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建立统整意识。
- 通过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形容四季的词语,对季节更替自然美好有整体认知。
- 通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对单元内容有初步的认知,感受春天的美好。
- 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生字,使用钢笔横平竖直地,规范、端正地,练写相关生字,感受汉字的美,培养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升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和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 通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3首古诗,默写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通过借助注释、图片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感受季节之美。
- 通过对比三首古诗,深入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单元总结课
- 通过梳理单元任务框架,交流讨论,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 通过书法展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形体美。
- 分享自己快乐的事,点评同学的事是否写清楚了,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