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如何判断病人即将离世?临终关怀这样做更有意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如何判断病人即将离世?临终关怀这样做更有意义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20425

当医生告诉家属“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时,他们是如何做出这一判断的?临终前的人体会经历哪些变化?作为家属,又该如何给予最好的陪伴?本文将从医学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为您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是如何知道的?

“就在这一两天了,做好心理准备吧。”
病房里有时候会听到医生这样对患者家属说,建议家属可以尽快准备后事,或者尽量陪伴患者宽慰他们的临终日子,以免徒留遗憾。但是有人疑惑了,医生是怎么判断的呢?

其实人在临终前都会有些特殊的体征表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症状及身体各项数据的表现来综合判断。

  • 生命体征的观察:医生会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如果这些指标出现持续恶化,并且无法通过治疗措施改善,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症状评估: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无法进食或持续疼痛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迹象。

  • 检查指标:医生会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评估病人的病情。例如,心脏功能衰竭、严重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关键指标恶化,都可能提示病人病情危重。

此外,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会接触临终患者的病例越多,理论或实践经验丰富,判断的也更加准确。

人在临终前会经历什么?真的有“回光返照”吗?

人死前的经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迷,其实很多有过濒死或经历过家属临终的人,虽然表述的内容并不相同,但也有共通之处,例如下面4种最为常见。

  1. 死亡咆哮音
    人临死前体内机能迅速衰退,那些集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无法代谢出去,在患者呼吸时就会影响气流通过,发出咯咯的响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死亡咆哮声”。

  2. 体温下降
    这是因为体内循环系统逐渐减缓,血液流速和供血量也会降低,加上这时候的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因此会表现出体温骤降,皮肤冷湿的情况。

  1. 疼痛难忍
    临终的人此时大脑功能逐渐衰退,自主意志也会慢慢丧失,无法适应身体疼痛知觉,会更加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还有些患者因为疾病引起的疼痛,会不断刺激人体的痛觉神经,使患者即使死前也在忍受着生理性疼痛折磨,多见于因病逝世的患者。

  2. 大小便失禁
    人在临终之前,大脑各个部位逐渐失活,导致身体控制力变差,无法完成正常排泄功能,因此有的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人会出现一些“回光返照”的举动,医学解释这是人体在死前一种自救机制。
因为机体感应到不利信号,会主动向大脑发出“救助”信号,而大脑回应的动作就是启动“能量应急供给方案”,把全身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人体所需。一旦这些能量释放完毕,机体又会回复到初始状态,那生命也就到此终结了。
所以,一般这种“回光返照”过程不会太久,最多也就1-2天时间,短的可能就几分钟。

亲人在临终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亲人临终前,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过度治疗挽回患者生命,但往往这样会加重患者痛苦程度,在患者弥留之际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事实上,在亲人临终前,做这些事情更有意义。

当亲人临走前出现喘气困难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器官衰竭造成的呼吸困难,此时家属可以开窗通风,不要过度集聚。

如果患者觉得冷,是因为血液循环变差导致的体温骤降,被子盖再多也无法缓解,反而会加重身体重量,其实正确做法是适当加减被褥,可以帮他们按揉一下手脚或者擦拭一下身体,改善他们的血液循环。

临终的人最后阶段都会出现进食困难的情况,所以即使这时候患者不想吃东西,也不要强迫他们吃,尊重他们的意愿,必要时可以用棉签蘸水涂抹在嘴唇上,解决嘴唇干燥的情况。

让临终的人更舒适的走,也许是作为家人最后能做的事情,此外可以在病人弥留之际多说说话,他们虽然肢体无法回应,但是依然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有什么平时说不出口的话别空留遗憾。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