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东北抗联五位师级以上干部叛逃始末
1938年,东北抗联五位师级以上干部叛逃始末
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日军的“围剿”力度不断加大,加上内部出现不稳定因素,导致部队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入深山与敌人周旋。在极端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竟有五位师级以上干部选择叛逃。他们是谁?为何叛变?又有着怎样的结局?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这五位师级以上干部,分别是东北抗联第八军军长谢文东、第三军二师师长兰志渊、第九军军长李华堂、第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以及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他们的叛变,不仅给抗联部队带来了沉重打击,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谢文东:从抗日英雄到可耻叛徒
谢文东原本是一位坚定的抗日分子。1931年,他带领家乡人民在土龙山一带成功阻击日军,击毙包括一名日本大佐在内的20余名日军,一时声名大噪。此后,谢文东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谢文东率部与东北抗联第三军联合作战,1937年两军合编为第八军,谢文东出任军长一职。
然而,1938年,由于第八军损失巨大,谢文东眼见自己的家底都要拼光了,于是果断率部投降,成为了一名令人可耻的叛徒。此后,谢文东甚至还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回国后出任劳工大队长,帮助日本人剥削煤矿工人。抗战胜利后,谢文东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军军长,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6年,谢文东被解放军359旅活捉,后被送往勃利县执行死刑。
兰志渊:两次叛变终难逃法网
兰志渊1933年加入中共,曾担任珠河反日游击分队队长,1937年出任师长,应该说上级对他还是非常重视的。然而,1938年,兰志渊叛变投敌,成为了一名可耻的汉奸。不过,兰志渊投敌后并未得到重用,1942年他又再次混进胶东军区,此后一路做到了连长,建国后还担任过县兵役局科长。1955年,兰志渊还是被揪了出来,三年后,当地政府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李华堂:从重用到叛变的悲剧
李华堂原本是东北军中的一名营长,1931年投入赵尚志部,很受赵尚志重用,后被提拔为第九军军长。然而,1938年,当时赵尚志前往苏联,李华堂的部队成为了一支孤军,于是他最终选择了叛变投敌。抗战胜利后,李华堂还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挺进军上将总司令,然而,在1946年,他还是被东北民主联军击败并俘虏,不久后死于羁押途中。
关书范:因恐惧而叛变
关书范在“九一八”事变时就已经是共青团吉东省委委员,可谓是年轻有为。1937年,周保中亲自任命他为一师师长,足见周保中对他的信任。1938年10月,关书范率领100余人来到老道沟,在这里遭遇大股日军,在八位女战士的掩护下最终脱困。然而,此后关书范被日本人吓坏了,他主动与日军联系,商量投降事宜。然而,关书范的汉奸行径最终被周保中查知,周保中下令将之逮捕,后执行枪决。
程斌:害死杨靖宇的元凶
程斌是杨靖宇最信任的手下,也是害死杨靖宇的元凶。程斌早年间一直跟随杨靖宇一起战斗,杨靖宇对他非常信任,提拔他为第一师师长。然而,程斌最终因害怕被日军抓住,主动投降了日本人。当时日军让程斌亲自带路,抓捕杨靖宇,在程斌的帮助下,日军很快找到了杨靖宇将军的藏身之处,后杨靖宇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建国后,程斌一直躲在沈阳城中,不过,在1951年,程斌还是被另一名叛徒告密,后被抓捕归案,执行枪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人性的考验尤为严峻。有的人坚守信仰,有的人却选择了背叛。这些叛徒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后人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