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 观影《遗愿清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 观影《遗愿清单》

引用
豆瓣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143054/

在如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面临着“意义危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牺牲了人际关系、失去了健康,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在是乏味无聊、没有意义。追寻意义是人类主要的内在动机。如果人生必有一死,如果没有什么能够永恒,那么这一切到底有何意义,我们又该如何生活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一部电影——《遗愿清单》中试着寻找答案。

梦想做历史教授、却为生存忙碌一生的修车工卡特,与拥有万贯家财却孤身一人的富翁爱德华,性格与身份迥异的两个人走到了人生的同一阶段——他们因身患癌症在病房结识,从相互排斥到成为好友,在人生的尽头探寻生命的意义。

就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追寻意义的旅程吧。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

爱德华与卡特住进了爱德华经营医院的双人病房,开始了与病魔的抗争:穿上病号服,剃光了头发,身上缠绕着各种管子,忍受着化疗引发的剧烈呕吐。死亡,不断在生命深处发出沉重的声响。

在众人眼里,经历开颅手术后无人探望的爱德华是孤独的。但从卡特与妻子、大儿子的相处氛围中,我们似乎也嗅到了孤独留下的痕迹。

在面临死亡时,家人和朋友变得遥不可及,他们怕伤害濒死之人,濒死之人也配合地走进那份孤立之中,唯恐把所爱之人拉入可怕而消沉的世界。

然而,同一病房的两个人似乎建立了默契的人际联结,他们一边玩牌一边吐槽抽血的痛苦,在闲聊中探讨面对死亡的阶段的话题。

对于一个面临死亡的人,提供的最大帮助莫过于“纯然在场”。在爱德华与卡特经历的每个化疗后痛苦难捱的夜晚,对方仅仅是存在,就能让两人感到自己并非独自面对与死亡斗争的孤独与恐惧。

遗愿清单引发觉醒体验

在卡特大学时期,他的哲学教授曾布置过一项“遗愿清单”的作业,邀请学生列出一生梦想要做的事情。年轻的卡特有着奋发的干劲,但现实的压力与责任让他不得不放下自我实现的渴望。因此,想成为历史教授的年轻人为了家庭,在引擎罩下滚了满身油泥。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卡特再次思考起自己的遗愿清单:亲历一场真正壮丽的事情、无偿帮助一个陌生人……而医生“最多只有一年”的判决扑灭了卡特的希望,他将清单揉作一团,随手丢弃在地上。

“光在哲学课上想有什么用。你不是觉得人生虚度了吗,也该为自己好好活了。”一向想做就做的爱德华点燃了卡特内心的火苗。

“觉醒体验”是指对死亡的突然感悟,让人直面死亡恐惧,并开始追求真正的自我。对于卡特而言,四十五年来他深耕于工作与家庭,承担好丈夫、父亲、祖父与修车工等角色应尽的责任,但有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渴望长存于心。而他列出、丢弃、到下定决心完成遗愿清单的过程,也是他直面死亡、获得觉醒体验的过程。

直面死亡的冒险之旅

在这场实现遗愿清单的冒险之旅中,卡特从紧张不安的跳伞到放松自在的赛车,两人一起穿越热带雨林、跨过长城,参观金字塔、泰姬陵,最终来到心心念念的珠穆朗玛峰。

欧文·亚隆用“个人成长”来描述直面死亡的人内心的转变:他们会重新安排生活的优先级,更敢于冒险、更释放的活在当下,与所爱的人有更深入的沟通。这些形容也在卡特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完成人生未竟心愿的过程中,卡特找回了对生活的感受力、找回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旅途的终点,他按响回家的门铃,“他像陌生人般离去,像丈夫一般归来”。

闭上眼睛,让流水带你回家

旅途中,爱德华似乎一直是带动卡特勇敢行动的人,但这场旅行同样也唤醒了爱德华。

“你这一生给别人带去过快乐吗?”——坐在金字塔上,面对卡特的问题,爱德华袒露了与女儿之间的矛盾与遗憾:爸爸不顾女儿意见、教训伤害女儿的坏小子,父女之间因此隔阂再难修复,两人断绝了联系。

旅行结束前,卡特悄悄安排爱德华来到女儿家门口,想帮助爱德华直面这段遗憾。而爱德华愤怒地撕碎了遗愿清单,即使内心有着对女儿的思念,但白手起家创下亿万家业的自己,怎会如普通人般惧怕死亡的孤独。

直到卡特病情恶化,爱德华在卡特留下的信里,终于面对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孤独。

爱德华来到了女儿家门口,敲响了房门——这一刻,是属于爱德华直面死亡的觉醒体验。

1. 书写你的遗愿清单

对死亡的恐惧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当我们越不曾充分体验生活,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实现遗愿清单的过程,让爱德华与卡特直面死亡,去把心底的未完成事件达到圆满,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当死亡是最终结果,那便要不留遗憾的活。

去列出一份属于你的遗愿清单吧。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回首过去、或放眼未来去检视自己的遗憾,并问问自己“怎样生活才能避免产生新的遗憾”、“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倾听并信任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寻生命中想完成的事情、并把它们写下来,不留遗憾地度过人生这场单向旅程。

2. 若非当下,更待何时

正如犹豫不决是否实现遗愿清单的卡特、难以与女儿和解的爱德华,许多人不是被过去的事情所困扰,就是恐惧未来发生的事情,这让我们不能很好的体验当下的生活。

而事实上,当下时刻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一刻我们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如果我们不能停下来,好好寻找和感受我们的存在,总在思考自己缺少什么、不能做什么,意义就会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们需要让自己进入当下、感受当下。你可以静下心来环顾四周,关注每个事物本然的存在;不加评判地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观察呼吸的节奏,感受空气的流入流出;允许内外在所有事物的发生,接受万物的本然面目:此刻你所感受到的,就是当下。

人生的意义潜存于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等待着我们在每个当下去亲自找寻。

3. 人际联结:存在孤独最好的解药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孤独。存在孤独指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对抗存在孤独的恐惧的主要力量就是关系:来源于人际隔绝的孤独感,可以靠人际联结减轻甚至消除。

在病房里、在旅途中,卡特与爱德华给予彼此没有回避的陪伴与支持,让孤独感被共享,死亡的面目不再那样可怖。旅程结束回到家后,卡特与家人其乐融融共进晚餐,而爱德华孤身一人吃着速冻食物、黯然泪下,温情与冷清形成极强的反差,是爱的滋养成为了缓解孤独的解药。

在卡特的葬礼上,爱德华在悼词里诉说了对卡特的感激与怀念,他感到是卡特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人际联结中产生的波动影响,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池塘后泛起的层层涟漪,即使自己的生命远去,却仍通过对他人的影响而存在着。它给了何为生命意义的问题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如果以结果论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答案往往会通向一种虚无。连地球都会化为宇宙的尘埃,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似乎渺小到不值一提。而事实上,存在没有目标,而只是纯粹的旅程。生命是需要被体验的神秘,解决无意义感的答案就是全身心地参与生活,去发现、创造、建设,品味每个独一无二的当下,体验在行动中收获的喜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