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艺术鉴赏:莫奈印象派作品《日出·印象》与《日落》解析
经典艺术鉴赏:莫奈印象派作品《日出·印象》与《日落》解析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是法国最重要的印象派画家之一,以其对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绘画技巧闻名于世。他的两幅代表作《日出·印象》和《日落》不仅展现了印象派绘画的精髓,也记录了19世纪末法国艺术的重大变革。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在印象派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莫奈生平简介
克洛德·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以画天光和水彩画著称,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现场完成的。为了研究阳光的变化,他反复画同一个场景,比如他画的《草垛》和《教堂》系列。普法战争期间,他避难荷兰,学习日本浮世绘,绘画风格发生变化。后期创作了一幅名为《睡莲》的巨幅画卷,成为印象派最伟大的风景画杰作。
《日出·印象》赏析
《日出·印象》1873年 莫奈 法国 48cm×63cm 布面油画 巴黎
《日出·印象》是一幅海景素描,描绘了在阿弗尔港透过薄雾观看日出的场景。整个画面笼罩在淡紫、微红、蓝灰、橙色等淡灰色调中,赋予水面无限光彩。用直接的笔触描绘出晨雾中模糊的背景。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缓缓升起,在海水中拖曳着橙黄色的波浪。海水、天空、风景在轻松的文笔中交织、融为一体。
海上的三艘小船在雾气中渐渐变得模糊。没有让那些小船依稀可见,远处的建筑物、港口、起重机、轮船、桅杆等在晨光中也依稀可见。
画面看上去十分随意、杂乱,却呈现出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面雾气缭绕,海水倒映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边的景色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觉。
《日落》赏析
《日落》1873 莫奈 法国
《日落》 描绘了从周围景观中神奇地出现的神秘结构,似乎在背景中慢慢地显现出来。这些(建筑)形状逐渐嵌入到绘画中。
这幅画的焦点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其钟楼直接画在画面的顶部。图片右侧是威尼斯圣玛丽亚教堂若隐若现的圆顶和大运河河口。
两幅画的共同特点
这两幅画中的一切都是艺术家从窗户的角度画出来的。这两幅画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港口城市日出的光线和色彩给艺术家带来的视觉印象。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绘画方法的束缚,对于正统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是一次艺术叛逆。这两幅画完全是一种即时的视觉体验。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谨慎清晰的轮廓消失了,沉闷僵硬的色调也消失了。这幅叛逆的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印象派的诞生
1874年,当莫奈和一群年轻画家举办第一次印象派画展(第一次印象派画家联展,1874年3月25日开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日出·印象》这幅画遭到诽谤和嘲笑。有记者嘲笑莫奈的画作“对美与现实的否定,只能给人留下印象”。莫奈随后将这幅画命名为《日出·印象》。
有评论家讽刺地说:“粗糙的壁纸比这海景更完整!”有人甚至用这幅画的标题来称呼以莫奈为首的年轻艺术家为“印象派”,于是“印象派”就成为了这一画派的桂冠。谁也没想到,“印象派”一词后来在大众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欧洲19世纪末的全部艺术思潮。
现代艺术教育与博物馆参观
近年来,随着多个博物馆类节目的搬上荧幕,原本鲜有人参观的博物馆变得热闹起来。旅行社增加了一个免费景点,不需要花钱。学校组织学生去课外实习,外地的游客来这里参观,年轻的兄弟姐妹们组团打卡,家长带着孩子了解历史。有的绘画培训班甚至组织孩子们去博物馆现场写生文物,近距离感受文物之美。室内景点就是这样,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