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筛,这回轮到中国AI表演了
癌症早筛,这回轮到中国AI表演了
AI在癌症筛查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关注。近日,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4年AI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人工智能投资额为672亿美元,是中国的约8.7倍。然而,在癌症早筛领域,中国AI技术正在迎头赶上。阿里达摩院医疗AI凭借在大规模胰腺癌早筛上的突破,成为唯一来自中国科技公司的AI亮点研究。
AI寻癌:从“滴血验癌”到AI筛查
“这场战争,人类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众病之王·癌症传》一书揭示了人类与癌症抗争的漫长历程。面对癌症,人类不断创造、学习新知识,扬弃旧策略。AI被寄予厚望,但同时也伴随着乱象。
2016年,谷歌在ISBI举办的癌症细胞区域检测竞赛中名声大噪。其AI工具LYNA对乳腺癌的追踪颇有成效,随后又发布了乳腺癌人工智能检测系统,表现甚至超越了医学专家。然而,谷歌的AI模型并未在此领域大规模落地。谷歌首席投资官露丝·波拉特表示,虽然技术开发充满希望,但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全球癌症筛查主要依赖传统方式,但这种方式准确率与医生素质经验密切相关,导致癌症检测成本高、早筛普及率低。
中国AI在癌症筛查领域的突破
中国即将率先进入AI寻癌的黄金时代。2023年11月,达摩院医疗AI团队联合全球多家医疗机构发布胰腺癌检测模型PANDA,利用AI放大并识别平扫CT图像中肉眼难以识别的细微病灶特征,实现早期胰腺癌检测,并克服了过往筛查手段假阳性偏高的难题。
依托“平扫CT+AI”的方式,可以达到大规模胰腺癌早筛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判断存在胰腺病变的准确率高达92.9%,而判断无病的准确率高达99.9%,且不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辐射与经济负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表示:“设想一下,我们去体检时做个最简单的平扫CT,就能查出有无胰腺癌,这将帮助到很多胰腺病人,减少悲剧的发生。”
基于PANDA的研究成果,达摩院正在探索AI多癌筛查技术,预期覆盖胰腺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8种致命癌症与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等5种慢性疾病。
AI落地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
AI落地比技术更重要。眼下,AI进入“大模型时代”,行业可谓百家争鸣,卷算力资源、卷参数多寡、卷应用场景、卷商业营销、卷数据榜单……
但大模型已经从尝鲜走向实用,未来真正可以胜出的一定是深耕应用场景的企业。以“AI+医疗”为例,AI已深入就诊、治疗、随访、体检等多场景,协助医生工作提效、帮助患者就医提效、助力医疗各类机构降本增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当然,落地也不乏挑战。医疗数据天然具备敏感性,如何合规、完整、可持续、高质量地获取,关系着AI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合法性。而经济性,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难点。
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6年预计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应用程序接口(API)或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AI的竞争高地势是产业,唯有落地扎根产业,解决产业的实际问题,才能开花结果,释放更大的势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不难看出,中国AI正在跑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