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生育重塑了谁的时间?
婚姻和生育重塑了谁的时间?
男女之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平等吗?可能得看跟什么时候比了。尽管过去几十年我们确实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研究指出,性别角色和劳动分工的变化并不均衡,许多国家的性别平等进程似乎已经停滞。
如果根据Goldscheider、Bernhardt和Lappegår (2015)提出的性别革命框架来理解,性别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女主内”被“职场女强人”替代,女性更加拼事业并减少在家庭中的劳动承担;
- 第二阶段,男性也开始在家庭生活中搭把手,承担更多家务劳动。
1950年以来,工业化国家确实在男女平权方面有所进展,性别角色也不再泾渭分明。女性更多地参与工作,与男性一起支撑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也更深入人心。尽管如此,研究指出男女平权似乎已经到了瓶颈期。例如英国,在家务劳动上,虽然两性差距有所减小,但缩小的势头有所减缓 (Kan等, 2022)。在美国,母职薪资惩罚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 甚至每况愈下 (Jee等, 2019)。
许多研究表明,婚姻通常会导致传统性别角色的强化,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时间增加,而男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则相对减少。“为人母”对女性的工作时间影响显著,通常会导致女性减少在职场中的投入。尽管一些国家的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在家务劳动中的参与有所增加,但职场以及家庭中仍然存在性别分工。研究强调,尽管存在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在家庭角色和劳动分配的传统观念上,我们仍然面临挑战。
研究使用了来自英国家庭追踪调查(BHPS)和英国社会理解调查(UKHLS)的融合追踪数据,分析了与婚姻和生育历史相关的时间使用变化,重点关注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变化。本文关注了从90、00、和10年代近三十年的家庭形成进程对工作和家务时间的影响。
首先,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在同居或结婚后并未明显改变他们在职场的投入程度。如图1 所示,男女在结婚时基本没有工作时间上的波动(围绕0小时),即使后期呈现一种伴随结婚年限略微下降的趋势。男女的时间波动基本一致。
男女结婚后的家务时间都有所增加,但是女性的时间增加尤为明显(图2)。在90年代,女性婚后要额外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家务劳动,而男性只需要多花半个小时。有趣的是,男女之间的差异在2010年代大为降低。这主要是2010年代结婚的女性的家务时间也就增加一小时左右。
生育孩子才是男女巨大的时间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例如,拥有至少两个幼小孩子的母亲与无子女女性之间的每周工作时间差了近18小时,而男性只差1.6小时。此外,母亲身份对女性的有偿工作时间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在生育后的第七年,母亲与无子女女性之间的工作时间差异仍然很大。最令人意外的是,生育对女性工作时间的巨大影响和对男性有偿工作时间的微弱影响在过去三十年中保持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三十年间,婚姻对性别角色的巩固作用已经逐渐弱化,但生育深刻强化着传统的性别分工,尤其根据女性的工作时长来看,生育对女性的职场的负面影响巨大且极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整体而言,本文的发现整体呈现了对性别革命进程较为悲观的评估。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发展进程减缓的大环境下,男性极难将重心从就业转移到家庭。英国的学前托幼费用高昂,而许多有新生儿的家庭在别无选择下只能由女性继续维持照料者的角色。这些社会因素都深化了大众对“男主外、女主内”固有模式的认可。研究者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家庭政策以及普及性别平等的文化和教育以促进男性和女性都能在成家立业的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