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告别“蚯蚓腿”——如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告别“蚯蚓腿”——如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引用
1
来源
1.
http://xukecheng.org.cn/xwdt/jkzx/916.html

又快到短衣短裤的季节了,你是否留意到一些朋友小腿上总有些弯弯曲曲的小蚯蚓,如果同时存在腿部肤色变黑、腿部经常感到疲劳,那可能是静脉曲张在作怪!日前,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介入科丘宁宁医生在直播间为大家分享关于静脉曲张那些事。

静脉曲张是什么?

静脉曲张常见于下肢,即下肢浅静脉曲张,又称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表现为浅静脉异常扩张,迂曲延长,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成为经久不愈的“老烂腿”,也就是“蚯蚓腿”,危害甚大。

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内血液反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增高,继而静脉囊性扩张,随着压力的持续增高,而不断加重。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从事体力劳动和长久站立工作的人群,如老师、收银员、服务员等患病风险较高。此外,高龄、肥胖、妊娠期妇女、吸烟、有家族史等人群也有一定发病风险。

早期、中期下肢浅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一定的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但由于早期除了影响美观外,静脉曲张可能不表现出任何的不适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随着回流至心脏的血液过少,下肢静脉压力增高,疾病逐渐加重,腿部可能出现以下症状,需提高警惕——

  • 痒(下肢局部刺痒)
  • 沉(腿肚发沉发涨)
  • 硬(皮肤脱屑并失去弹性变硬)
  • 烂(出现长期无法愈合的溃疡)等

如何诊断?

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顺行性静脉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其中,彩超可以同时明确下肢的深静脉、浅静脉、穿通静脉和交通静脉的功能,判断有无反流或血栓形成。该检查经济、安全、无创、简便、快捷、准确率高,可为手术提供直接的引导和辅助,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曲张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时,需嘱患者采取站立位,还可增加屏气试验(Valsalva)、挤压试验等,以进一步明确大隐静脉是否存在反流。

如何治疗?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越早越好,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弹力袜治疗、药物治疗等)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各类腔内热消融闭合技术的开发应用,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其中,多个指南共同推荐射频消融为首选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闭合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消融导管经皮肤穿刺口(约2毫米)导入病变大隐静脉,导管将能量以热能方式传递至静脉壁,静脉壁随即收缩并闭塞,病变静脉闭塞后,下肢血液即改变路径,经其它健康静脉回流至心脏。因疗效确切、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需要卧床、术后即刻下地活动,术后不留疤痕等优点,射频消融在一众热消融闭合技术中脱颖而出,受到术者及患者的青睐。

术后治疗:

  • 局麻患者术后立即下地活动;
  • 术后2周逐渐恢复至原运动量,期间建议间断抬高患肢,避免负重;
  •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连续三日后,更换为弹力袜;或术后弹力袜者,连续穿1周,1周后活动时穿,休息时脱去;
  • 局部疼痛的患肢可进行冰敷或口服非甾体类止疼药;
  • 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射频治疗的患者,无需停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 视情况,气压治疗,活血化瘀、抗凝止痛、对症治疗;
  • 术后1、3、6个月随访(彩超)。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