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这首《春愁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春愁与孤寂。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
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之感。
锦缎叠在空床上,上面散落着花瓣,微风吹拂着带有金凤装饰的帷帐。
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柳树轻拂着红色的栏杆,纤细的青草在生长。
醒来后看到梨花落在绿草上,春风夹杂着细雨吹拂着池塘。
简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春愁与孤寂。开头两句写破晓时的外景;“远翠”以下六句写美人空床独眠;“蜂喧”两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衬美人孤独寂寞;最后两句以风雨送春之景,写春光虚度、美人迟暮之感。全诗借闺中环境气氛之烘托渲染与自然景物之映衬暗示,透露女子的外貌、心理与行为,表现其伤春之情。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