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解读:如何保护夫妻财产权益
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解读:如何保护夫妻财产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家庭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内财产的约定,以保障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权益。本文将重点解读新婚姻法中关于婚内财产约定的规定,探讨如何保护夫妻财产权益,希望对读者在婚内财产约定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
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依法自愿签订的协议。它是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约定,不属于夫妻间的人身关系,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都应当归二者共同所有。
婚内财产约定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补充,是对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它可以帮助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更好地处理财产问题,避免因财产问题而发生的纠纷。
婚内财产约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自愿原则。婚内财产约定是在夫妻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不具有法律效力。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请教律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公平原则。婚内财产约定应当坚持公平原则,夫妻双方在财产问题上应当平等协商,避免因性别、身份等原因而导致的倾斜。
明确原则。婚内财产约定应当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范围和归属,包括财产的种类、数量、价值等,避免因约定不明确而导致纠纷。
合法原则。婚内财产财产约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夫妻双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在婚内财产约定中,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例如,可以约定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部分用于家庭生活,另一部分用于个人投资或创业等。
图1: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示意图
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的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等。夫妻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同时,《婚姻法》第19条还规定,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果约定不明或者约定无效,应当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没有过错方的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婚姻法》第20条还规定,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果约定香气,应当采用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并且不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形式。如果约定不明确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视为没有约定。
婚内财产约定的作用
婚内财产约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有助于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具体来说,婚内财产约定可以实现以下作用:
明确夫妻财产权益
婚内财产约定有助于明确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属,避免因财产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平等保护夫妻双方权益
婚内财产约定可以让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财产问题达成一致,有利于平等保护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防止家庭暴力
婚内财产约定有助于防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权益。有利于夫妻感情和谐
婚内财产约定可以让夫妻双方在财产问题上达成共识,有利于夫妻感情和谐。
如何保护夫妻财产权益
- 明确约定财产范围
夫妻双方在约定财产时,应当明确约定财产的范围,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等。
图2: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示意图
采用书面形式
夫妻双方约定财产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便于证据保全和日后争议的解决。遵守法律法规
夫妻双方在约定财产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道德规范。平等保护双方权益
在约定财产时,夫妻双方应当平等保护对方的权益,避免因财产问题而导致家庭矛盾。
新婚姻法婚内财产约定的解读以及对夫妻财产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促进夫妻双方平等、和睦相处。因此,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当重视婚内财产约定的签订,以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婚内财产约定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