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检测技术详解:五种主流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粒度检测技术详解:五种主流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粒度检测是许多行业中的重要环节,从医药到半导体,从涂料到食品,颗粒大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颗粒的基本概念、粒度检测的重要性、粒度的表征方法以及五种常用的粒度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
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指一定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颗粒的尺寸通常是介于纳米和毫米之间。颗粒按照形状可以分固定颗粒,液体颗粒和气体颗粒。颗粒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图一)。
颗粒大小的定义
颗粒的大小通常称之为颗粒的粒度。颗粒一般会用某一物理特性与同量的球形颗粒来表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等效粒径,一般用这个球形的颗粒直径来代表实际颗粒的直径和大小。为了表征非球形颗粒的大小,在粒径测试的过程中引入了等效粒径的概念(图二)。
颗粒大小的分类
颗粒的分类方法比较多,按照粒径的大小可以分为:
- 纳米颗粒:1-100 nm
- 亚微米颗粒:0.1μm-1μm
- 微米颗粒:1μm-1000μm
为什么要测颗粒大小?
颗粒大小作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医药,半导体,涂料墨水,过滤等行业标准里对颗粒大小的数值和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为什么要检测颗粒大小,因为颗粒大小跟材料性能密切相关,如药物被人体的吸收程度,药物的质量,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电池材料的性能,墨水和涂料的性能,CMP Slurry的抛光能力,电池材料的容量等等,无不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大小是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对颗粒大小的测量已经成为材料生产,应用和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颗粒大小的表征
颗粒的大小表征常用的几种表征方法(图三):
- Mean:平均粒径
- Median:中位径
- Mode:含有该颗粒大小的粒子数量最多
- D50:是指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所对应的粒径值
- D90:是指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90%所对应的粒径值
随着颗粒检测方法的更新,一种基于颗粒计数的检测方法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其特有的数据表征方式,在表征颗粒大小的同时对颗粒数量进行表征,为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图四)。
关于粒度检测方法,我们首先要知道并且铭记,在颗粒检测方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颗粒检测的所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粒径大小和不同种类的样品,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这也是出现不同颗粒检测方法的原因。
目前常用的颗粒检测方法如下图所示,我们将主要介绍红色标注的五种方法,也是目前市面上基于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的厂家也相对比较多。
激光衍射方法
激光衍射方法原理示意图:
激光衍射的优点和缺点介绍:
- 优点:操作简单;兼容干法和湿法检测;可在线检测;宽广的检测范围1μm-2000 μm;不需要校准;检测快速;
- 缺点:低分辨率;低灵敏度;结果是基于数学统计模型;只能检测微米级别的样品;需要设置光学参数;不同品牌仪器的结果偏差较大;
动态光散射原理
动态光散射的原理示意图:
动态光散射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操作简单;检测纳米粒子及亚微米粒子;可在线检测;不需要光学参数;不需要校准;
- 缺点:低灵敏度;低分辨率;只能湿法检测;只能检测小于微米级别的样品;结果是基于数学统计模型;
电阻法
电阻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电阻法原理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可以颗粒计数;测量结果不受颜色和折射率的影响;
- 缺点:只能湿法检测;必须使用电解液,无法检测有机样品;动态检测范围,容易发生小孔堵塞;计数效率较低;
光阻法
光阻法原理示意图:
光阻法原理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可以颗粒计数;测量结果不受颜色和折射率的影响;不需要电解液,可检测有机样品;
- 缺点:检测高浓度样品需要稀释;动态检测范围;无法检测极小的粒子;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只能湿法检测;
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分为动态显微镜和静态显微镜法。
动态显微镜法的原理示意图:
动态显微镜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可观察颗粒形状;兼容干法和湿法检测;方便在线检测;
- 缺点:动态检测范围;干法检测时样品难以分散;可检测的样品量较少;
静态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静态显微镜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高分辨率;可观察颗粒形状;宽广的检测范围;
- 缺点:难以做在线检测;样品相对难以分散;检测比较耗时间;难以检测极小的粒子;
本文介绍粒度检测常用的五种方法。颗粒检测方法的很多,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颗粒检测问题,因此在进行颗粒检测不要盲目的跟风或者根据参数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