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认识一下C肽、胰岛素检查
再次认识一下C肽、胰岛素检查
C肽和胰岛素检查是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C肽和胰岛素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C肽
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裂解成1个分子的胰岛素和1个分子的C肽,因此C肽与自身胰岛素摩尔量是一致的。因为C肽不容易被肝脏降解,因此测C肽就是测了胰岛素的含量,能准确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C肽检测主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钟后C肽水平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倍以上。1型糖尿病C肽水平极低,胰岛功能减退者餐后C肽上升的幅度常低于3倍。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身胰岛功能,可以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
C肽水平测定可应用于糖尿病分型及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初病时都应通过检测C肽或胰岛素水平以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2. 低血糖
怀疑患有胰岛素瘤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测定血糖与胰岛素比值有助于诊断。而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测定C肽可鉴别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3. 胰岛移植
了解胰岛移植是否存活除监测血糖外,还应测定C肽以了解移植后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4. 肝肾疾病
患肝炎或肝硬化时,肝脏对胰岛素摄取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而C肽受其影响小,血中C肽与胰岛素比值降低。发生肾病时C肽降解减慢,血中C肽水平升高,C肽与胰岛素比值明显高于正常。
临床上如何检测 C 肽?
C 肽释放试验:方法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
- 停用对试验有影响的药物。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 3 ~ 7 天。
-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控制但不要过度限制。患者自接受试验 3 天前起,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少于 150克,但要控制在 250 ~ 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 糖水准备、服用以及计时细节别忽视。早晨 7 ~ 9 时开始,患者空腹「8~10 小时」口服溶于 300毫升温开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 75 克,如用 1 分子水葡萄糖则为 82.5 克。儿童则予每千克体重 1.75 克,总量不超过 75 克。糖水在 3 ~ 5分钟之内服完。从服第1口糖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于 0.5 小时、1 小时、2 小时、3 小时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C 肽水平。
- 保持平和安稳状态接受实验。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 空腹指尖血糖小于 10 mmol/L。试验一般会要求受试者测空腹指尖血糖小于 10 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10 mmol/L,则说明受试者存在高糖毒性抑制作用,此时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受试者的胰岛功能。再者,空腹血糖偏高的情况下口服糖水会使高血糖雪上加霜,给受试者带来不必要麻烦。
3种常见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1)胰岛素分泌减少型:
解读:患者糖耐量试验提示为典型临床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肽低于正常水平。
口服100克馒头或者75克糖水后,随着血糖水平的上升,胰岛素和C肽水平无明显上升、无高峰出现、呈低平曲线,说明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甚至β细胞功能衰竭,多见于1型糖尿病、LADA或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单纯应用口服降糖药疗效较差,提示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解读: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服糖后峰值正常,但峰值延迟(高峰出现在2小时之后或3小时)。
提示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功能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类患者患者易出现餐前低血糖,虽然糖耐量正常,但属糖尿病高危人群,多见于肥胖者、2型糖尿病早期。治疗上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指导,积极减轻体重为主,必要时辅以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解读: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胰岛素、C肽升高,峰值及达峰时间正常,表明存在空腹胰岛素抵抗,多见于超重和肥胖者。治疗上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指导,积极减轻体重为主。
解读:糖耐量试验提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峰值及达峰时间正常,但3小时仍为较高水平,没有回落到空腹水平,存在胰岛素抵抗,此为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积极进行干预,可能会逐渐进展为临床糖尿病。
解读:糖耐量降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峰值正常,但达峰时间延迟,且3小时仍为较高水平,没有回落到空腹水平,存在胰岛素抵抗,此亦为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积极进行干预,可能会逐渐进展为临床糖尿病。
解读: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口服糖水后峰值及达峰时间正常,代表胰腺仍敏感,但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糖耐量提示为2型糖尿病,此为胰岛功能仍正常的2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应用磺脲类等胰岛素促泌剂治疗效果较好。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
解读: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可以正常、偏高或偏低,服糖后释放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延迟且低于正常,3小时释放曲线仍然没有回落到空腹水平,糖耐量试验为临床糖尿病患者。
此型患者应用磺脲类等胰岛素促泌剂治疗较好,但随着病程延长,其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逐渐降低,餐后释放曲线上升更加迟缓,高峰后移更加明显,峰值更加低于正常人,胰岛β细胞功能将逐渐减退,以至于无法再使用磺脲类等促泌剂进行治疗,此为典型2型糖尿病的特点。
胰岛素简介及临床意义
简介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区分糖尿病类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岛素细胞贮备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通过测定病人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曲线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曲线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进食或静脉输注葡萄糖后、妊娠、单纯性肥胖等。
2.病理性增高:
(1)胰岛素分泌功能亢进,如胰岛素瘤、某些胰腺增生性疾病等。
(2)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由于血糖升高,刺激机体Ins代偿性分泌增加。
(3)非特异性增多,如肢端肥大症、肝硬化、甲亢等。
3.病理性降低:
(1)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
(2)某些损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腺疾病,如弥漫性胰腺炎等。
进食和空腹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血清Ins的水平,因此采血时间应标准化,一般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
胰岛素和C肽用途
胰岛素测定:
适合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空腹及餐后2 h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 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 45 倍。如果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如: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血糖仍高,就称为相对缺乏。胰岛素相对缺乏出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这种常见于2 型糖尿病病人并有胰岛素抵抗。
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的胰岛功能。
特别提醒,对于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体内可能产生胰岛素抗体的病人,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身胰岛功能,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应以C肽释放试验结果为准。
C肽测定:
当病友在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时,如果仍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不准确。此时通过 C 肽检查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而不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测定方法与胰岛素相同,也是抽空腹及餐后血,正常人空腹C肽水平约为为0.3~1.3nmol/L,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快速上升,血中胰岛素、C肽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值一般在服糖后0.5~1小时之间出现,胰岛素高峰值可达空腹值的5~10倍,C肽高峰值可达空腹值的5~8倍,达峰后逐渐下降,至2~3小时逐渐恢复到空腹水平.
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的胰岛功能。
以往研究认为 C 肽无生物活性,仅用于判断胰岛 β 细胞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C 肽可以舒张血管、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加强胰岛素信号系统的功能、促进肌肉对糖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强 Na+-K+-ATP 酶活性等作用,在糖代谢,以及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心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