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与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与突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njoyphysics.cn/Article3316

超导电性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物理学理论,还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从1911年卡麦林-昂纳斯首次发现水银在4.2K时电阻消失,到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高温超导体,超导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历程。本文将带你回顾超导电性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了解这一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故事。

迈斯纳效应的发现和伦敦方程的提出

1911年,卡麦林-昂纳斯首次发现水银在4.2K时电阻突然消失的超导电现象。这一发现引发了物理学家对超导电性本质的长期探索。1933年,迈斯纳通过实验发现超导体内部的磁场保持不变且实际上为零,这一现象被称为迈斯纳效应,表明超导体具有完全的抗磁性。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超导态是一个真正的热力学态,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


图 10 – 13 迈斯纳效应的磁通分布

1934年,戈特和卡西米尔提出了二流体模型,认为金属内部有两种流体:正常流体和超导流体。1935年,伦敦兄弟提出了描述超导体的宏观电动力学方程——伦敦方程,可以解释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

BCS理论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超导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950年,弗留里希提出电子-晶格振动相互作用导致电子相互吸引是超导电性的原因。同年,麦克斯韦等人发现超导同位素效应,证实超导电性与晶格振动有关。1956年,库柏利用量子场论方法提出电子能结合成对的概念,这种电子对被称为库柏对。1957年,巴丁、库柏和施里弗共同提出了BCS理论,解释了超导电性的微观机制。这一理论在1972年为他们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

BCS理论最突出的成果是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1962年,约瑟夫森根据BCS理论预言了直流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这一预言后来被实验证实。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为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也因此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温超导的探索

自超导电性发现以来,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1941年,阿瑟曼发现氮化铌(NbN)的临界温度可达15K。1953年,哈迪和休姆发现A-15结构超导体,其中钒三硅(V3Si)的临界温度达17.1K。贝尔实验室的马赛阿斯团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1973年获得铌三锗(Nb3Ge)薄膜,临界温度提高到23.2K。

1986年,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柏诺兹和缪勒在金属氧化物中发现了钡镧铜氧(Ba-La-Cu-O)的超导特性,临界温度达到35K,这一突破性发现引发了全球性的“超导热”。1987年,柏诺兹和缪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 10 – 15 超导临界温度的提高

高温超导的发现为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例如,高温超导微波滤波器系统可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超导输电线材可用于核聚变堆等。这些应用展示了超导技术在未来的广阔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