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测试机构指责中国汽车超2年会生锈,油车难击败原因找到了
俄罗斯测试机构指责中国汽车超2年会生锈,油车难击败原因找到了
俄罗斯专业测试机构近期对中国汽车的耐腐蚀性能提出批评,指出中国汽车在使用两年后会出现明显生锈现象。这一发现引发了对中国汽车质量的广泛讨论。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俄罗斯测试机构的批评
俄罗斯专业测试机构近期对中国汽车的耐腐蚀性能提出批评,指出中国汽车在使用两年后会出现明显生锈现象。这一发现引发了对中国汽车质量的广泛讨论。
Lamark在报告中称,欧洲品牌汽车金属的使用寿命约为 12 年,而使用防腐蚀涂层后,基本上所有欧洲品牌汽车的金属耐腐蚀期限增加到约 22 年,这一指标是中国的2.4-4倍。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
2024年,中国一共出口到俄罗斯117万辆汽车,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了68%的市场份额,十辆车里就有将近七辆是中国品牌,排名前10的品牌,8个是中国品牌。哈弗奇瑞吉利长安捷途传祺欧萌达等品牌杀到了俄罗斯榜单前十。
伴随着国产车在俄罗斯销量增长,是俄罗斯人对于中国汽车质量的抱怨。据2023年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故障维修的频率增加了 35%,几乎所有在俄罗斯销售的国内汽车品牌,故障率都有所增加。
故障主要集中在,电子零部件的故障、车身或者底盘生锈等等,俄罗斯专家表示,中国汽车还不适合俄罗斯的气候和道路。
中国汽车质量的问题根源
《AUTONEWS》的一项报道指出, 42%的人认为汽车耐腐蚀处理方面没有考虑俄罗斯严寒的冬季;24% 的人抱怨中国车的油漆涂层太薄,29%的认为中国车使用了低质量的电子产品和备件;28% 的人抱怨中国车的悬架太精致,不适合俄罗斯的路况。
而对比日韩25万-30 万公里,来自中国的汽车在行驶 15 万公里后必须注销。
除了材料本身的质量外,制造工艺也是影响车身防锈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合资企业在车身喷涂过程中通常会经过多道工序以确保涂层均匀且牢固,它们的喷涂生产线从喷漆的压力、温度,到烘烤的时间,都有严格的标准。有些品牌会采用二次喷涂技术——零件预装前喷一次,装好后再来一次——这让车漆更加坚固,从而达到良好的防锈效果。某些国产车企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可能会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步骤,比如减少涂装层数或者省略某些预处理环节。
中国汽车的改进方向
很多国外用户,他们很关注一辆车的使用寿命与机械素质。丰田为何在全球销量高?耐开不易坏是很重要一个原因。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曾表示:丰田车可以开40年,只要有技术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造车。但是,一旦他们生产了一辆汽车,他们必须在40年中面对客户和各种变化的反应中磨练自己。
丰田这番话就是暗指新能源车使用年限短,不能像丰田一样用上40年。丰田是否能用上40年,还有待考证,但是丰田的耐用性、性价比与使用寿命方面有一定竞争力。
而俄罗斯说欧洲车普遍在防腐蚀性上做的比国产车好,其实一大原因在于,欧洲车普遍底盘结构坚固,用料讲究,防锈处理也做得好,开上个十年八年的都不用担心底盘会出问题。底盘好、防锈处理好,产品用料好就能应对复杂路况与天气,这也是俄罗斯注重的产品素质。
而日系车在制造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防锈处理技术。例如,空腔注蜡技术,通过在车身空腔内注入蜡质保护剂,形成均匀的蜡膜,有效阻止水分入侵,增强防腐性能。此外,日系车的螺丝和零部件通常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很少生锈。
当然了,国产车包括吉利、长安这些品牌,近几年在钢材选用、涂装工艺、组装细节上,都做了不少改进。现在很多国产车的防锈水平,已接近行业标准,跟早些年比,有了很大进步。底盘调教也越来越好了。
只不过,俄罗斯的测试,我们依然要正视,汽车防腐蚀性、防锈、悬架等产品细节的质量与产品稳定性、使用寿命、耐用性依然是一辆车的核心竞争力,据最新新车上险量数据,2024年度新能源车年度渗透率尚未突破47%,新能源车下半年月度渗透率远没有上半年的增长猛势。当前油车依然是很多消费者的选择,难以短时间被新能源车击败,这背后的原因与痛点,值得车企思考。
精益求精永远没有错,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与极寒气候,有其特殊性,但对国产车来说,是考验,也恰恰看到了提升的方向,如何在防腐蚀性、防锈、电子配件品质、底盘悬挂等方面的产品质量上做出更长的使用寿命,能开20年,开久也不怕生锈,这恰恰是国产车要补齐的短板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