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好会致命!10 大克林霉素不良反应
用不好会致命!10 大克林霉素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无需皮试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克林霉素并非绝对安全,其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克林霉素的十大不良反应,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1.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变态反应中对机体损害最大的一种,一般在静脉用药后 3~5 分钟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大汗、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紫绀。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患者特别是有过敏史的患者用药时应注意观察。
2. 急性喉水肿
急性喉水肿是变态反应中少见的一种表现,导致急性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口唇轻度发绀,烦躁,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出现窒息、死亡。
3.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致最严重的并发症。
4. 肝功能异常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病毒指标。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早期资料常描述为“可能有肝损害”。
近期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肉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但克林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
5. 肾功能损害
克林霉素使用后可导致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克林霉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可能与克林霉素的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活性成分增加,经肾脏排泄增加所致。因此,提示临床在初次使用时就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注意用量和浓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6. 皮肤损害
主要表现为多行性红斑、皮疹、皮炎、脓疱、口唇破溃、眼睑充血、瘙痒、过敏性紫癜等皮肤损害,这是克林霉素临床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小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发生血液渗出,产生皮肤、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症状。
7. 局部反应
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8. 血液系统
口服或肌注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9. 神经系统
克林霉素穿透正常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在脑组织中不易达到有效浓度,但用药剂量过大亦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此临床在发现患者使用克林霉素而引起精神问题时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克林霉素对突触前、受体及神经肌肉均有阻断作用,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肌抑制或麻痹,在手术中或术后合用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致味觉异常发生率高,反应程度较轻,仍应引起注意。
10. 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等心血管系统异常,宜稀释后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