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中国存储芯片之王,正在“滚雪球般”增长
《金融时报》| 中国存储芯片之王,正在“滚雪球般”增长
导读:中国存储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正在迅速崛起,从2020年几乎为零的市场份额增长到2023年的5%,并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座28万平方米的晶圆厂,以生产HBM2产品。这一发展不仅撼动了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场地位,还推动了中国在高带宽内存(HBM)市场的布局。
作为中国领先的存储芯片生产商,长鑫存储(CXMT)正在从韩国同行手中快速夺取全球市场份额,并且加入OpenAI的竞争对手深度求索(DeepSeek)的行列,为中国降低对外国技术依赖的行动提供助力。
根据深圳咨询公司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在900亿美元的全球DRAM内存市场中,长鑫存储的市场份额在2020年几乎为零,但到去年却已经增长到5%。分析师预测,其增长速度可能会像“滚雪球般”快速增长。
长鑫存储还带头推动中国进军高带宽内存(HBM)市场。HBM是运行ChatGPT等AI系统的关键组件,而ChatGPT目前正面临来自其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中国对手DeepSeek的挑战。
长鑫存储的崛起正在撼动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以及美国竞争对手美光(Micron)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三家公司在2023年占据了96%的DRAM营收。
野村证券亚太地区股票研究联席主管CW Chung表示:“随着长鑫存储的崛起,韩国芯片制造商正面临一个新的现实:低端市场已被中国产品占据。”
“这不是技术优势的问题,而是数量问题。这意味着三星受到了市场饱和和芯片价格下跌的严重冲击。”CW Chung补充道。
2016年长鑫存储成立时,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生产DRAM芯片的能力。这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到2019年,在阿里巴巴和国家支持的“大基金”投资下,该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当时最先进的DRAM内存产品DDR4芯片。
据咨询公司SemiAnalysis的数据,长鑫存储去年开始批量生产DDR5内存。这种内存最初由SK海力士于2020年实现商业化,目前是DRAM内存中最先进的类别。
据野村证券的一份报告,这家中国公司正在积极扩大DDR4的产量。其产能预计将从2022年的每月7万片晶圆增加到2024年底的每月20万片,这足以占据全球DRAM市场15%的份额。
这导致旧款DRAM芯片的价格下降,侵蚀了三星和SK海力士的利润率,迫使这两家韩国公司从市场低端撤出。
三星上个月表示,由于DRAM和NAND产品的增长有限,该公司正在减少对传统内存半导体的投资。该集团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较第三季度下降了29%。SK海力士上个月也承认,中国DRAM产能扩张导致其第四季度营业利润未达分析师预期。
咨询公司TechInsights副主席G Dan Hutcheson表示,尽管长鑫存储的全球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但其在高度商品化的DRAM领域的快速进展正在产生“滚雪球效应”。
Hutcheson说:“市场份额越大,销量就越高,产量随之提升,成本随之降低,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与韩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将日本企业挤出内存行业的方式如出一辙,如今他们正面临同样的处境。”
分析人士指出,自2023年以来,长鑫存储利用美国出口管制中的漏洞,获得了先进的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用于生产其最尖端芯片。此外,该公司也未被列入去年更新的商务部黑名单,得以继续与美国公司开展业务。
兰德公司高级技术分析顾问吉米·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表示:“即便到现在,长鑫存储是否受到任何限制仍不完全明确。”
一位熟悉长鑫存储计划的人士表示,该公司正在上海以东建设一座28万平方米的晶圆厂,将具备生产“HBM2”产品的能力,这比SK海力士计划今年量产的HBM4芯片落后两代。
长鑫存储未回应置评请求。
预计长鑫存储HBM2产能的扩张将进一步压缩三星的市场空间,而三星目前仍在努力通过英伟达的严格测试,以获得HBM供应商资格。
Hutcheson说:“三星正处于两面夹击的境地:高端市场被SK海力士和美光占据,低端市场则被长鑫存储侵蚀。”
本文原文来自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