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童便秘怎么办?从原因到解决方案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童便秘怎么办?从原因到解决方案的全面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etnet.net/content/cbu/tw/lifecircle/Vitality-health/2024/05/child_constipate.html

儿童便秘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心理负担。本文将从便秘的原因、诊断标准到具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为家长提供全面的指导。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孩子,造成功能性便秘的主因别无其他,就是合适运动与活动量下,排便习惯不规则,加上摄取的水分与纤维量不够!(图片来 源:iStock)

当孩童被发现大便常一顆一顆的、褲子上偶有大便的痕跡或大便粗到塞住馬桶,甚至擦出血漬時,而且孩子還不大願意好好上廁所時,家長該怎麼辦?

許多有小小孩的家庭都曾面臨孩子便祕的「大魔王」,所幸除了少部分是先天腸道蠕動異常或疾病因素所致,大多數孩子的情況是功能性腸道機能障礙,屬於可回復且非疾病性質的狀況。

孩子最常發生便祕的時期

嬰兒時期:從出生開始到吃副食品前後,寶寶的排便習慣會一直改變。若是全母乳的孩子,一至兩周才大一次便,都算正常,並不算便祕,寶寶體重有適時成長就不需要太擔心。而開始添加副食品後,可能因為攝取的水分、纖維量不夠而讓寶寶出現便祕或排便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時期:由於進幼兒園後,環境不同、生活作息改變,雖然有家長與老師協助孩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但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排便習慣養成的困難。

青少年時期:這階段的孩子在校時間長,課業壓力大,若在校的運動量普遍不足,加上在學校的飲食可能水分與纖維攝取不夠,也很常見出現便祕。

功能性腸道疾病的便秘,可參考羅馬準則第四版(Rome IV criteria)。

Rome IV criteria兒童便祕的診斷

4歲以下嬰幼兒一個月內有下列2個以上的症狀:

  • 一周小於2次的排便
  • 曾有糞便阻滯的病史
  • 曾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難的病史
  • 曾有過直徑過粗的糞便
  • 直腸內有大的糞塊(由肛門指診、X光檢查得知)

正進行如廁訓練的嬰幼兒:

  • 戒尿布後,一周有大於1次的滲便
  • 曾有過直徑過粗的糞便,並導致馬桶阻塞

4歲以上兒童一個月內有下列2個以上的症狀:

  • 一周小於2次的排便一周有大於1次的滲便
  • 曾經有憋住大便的姿勢或意願
  • 曾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難的病史
  • 直腸內有大的糞塊(由肛門指診、X光檢查得知)
  • 曾經因直徑過粗的糞便導致馬桶阻塞

這些症狀中,父母常感到疑惑的是滲便或者大便太粗。當家長主訴家中孩子平時都有上大號的習慣,但學校老師或照顧者發現孩子內褲上這陣子常有大便沾黏或者留有一團大便,因擔心衛生習慣或孩子有其他的不舒服而來就醫。出現這類情況是因為大便積在腸道內太久,滲出一些糞水沾黏在內褲上或發生大便失禁,是便祕的典型表現。另外大便太粗,也是憋便習慣導致的症狀,並不是只有一顆一顆的樣子才是便祕。

不管是哪一個階段的孩子,造成功能性便秘的主因别无其他,就是合适运动与活动量下,排便习惯不规则,加上摄取的水分与纤维量不够!若纤维摄取不够,无法协助粪团形成一个体积,跟随肠道蠕动顺畅前进;再加上水分摄取不足且排便习惯不规则,粪团在大肠停留很久,水分被吸干,也会变得更硬,因解便疼痛而更难排出。

药物治疗、培养规则的如厕习惯

若要缓解便秘造成的肚子痛或解便困难,急性期是针对排不出来的宿便处理。临床上可经肛门使用灌肠剂通便,后续再辅以软便药如氧化镁或lactulose药水等利便剂,如果同时合并肛裂等状况,更需局部擦拭药膏,并耐心等待肛门附近伤口的愈合。急性期用药后,维持期药物使用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都有可能。医师会评估排便改善状况,适时开立慢性处方笺给孩童使用,在使用维持期药物期间,重点在于让孩子养成轻松解便,规律且自在的习惯,避免复发。

许多家长听到要吃很久的药,担心会不会产生依赖?儿童便秘常用的氧化镁药物是属于盐类泻剂,剂量小时可用作制酸剂;lactulose是属于高渗透性泻剂,作用在肠腔,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可能较氧化镁明显。用药的目的是争取时间来调整饮食、增加活动量与养成良好如厕习惯,原则上并不需要担心这两种药物长期吃有安全性问题,而医师也会视孩子进步的状况慢慢减量或停药。

另外,有便秘的孩子也容易在擦屁股时擦到一点血,这时肛裂的几率很高,因为有伤口会痛,可能让孩子更不敢上厕所。对此可请医师开立药膏,配合软便或利便的药物帮助排便,慢慢让伤口好起来。


透过粪便来观察是否正常。(图片来 源:好心肝会刊)

尽量多吃蔬果 可尝试益生菌

在饮食上,有些挑食的小孩能接受的蔬菜并不多,硬要逼他吃下更多的蔬菜反而导致餐桌气氛不好。建议以孩子能接受的蔬菜为主,水果若愿意多吃,可多吃些纤维量多的水果如黑枣汁、奇异果等,让整体纤维量增加。

许多家长会询问,益生菌是否有用?虽然目前实证研究认为益生菌对于慢性便秘的效果很有限,也无法立即排除宿便。不过在预防便秘上,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有些孩子对益生菌的反应还不错,家长可尝试。益生菌是为增加肠道的好菌,帮忙肠道蠕动,不过慢性便秘根源仍在如厕与饮食习惯不良,不能只依赖益生菌就想获得长久的改善。而同样带有好菌的优格也是很好的选项,可加点水果与蜂蜜,就是很好的点心。

而在补充水分上,以1岁、体重10公斤的小朋友为例,整天需摄取1000c.c.以上的水分(包含水、副食品、奶类等)。到了体重20公斤左右,就需要摄取1300c.c以上(成人大约是1500~2000c.c.),但需要依据每个孩子的活动量来调整。不爱喝水的孩子,家长可以弹性放宽,不一定要仅限于白开水,富含纤维的新鲜果汁也可以。

不过由于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后,有时难以评估每天喝的水量,除了计算水分的方法外,家长也可从尿液的颜色与粪便的性状来判断孩子水分够不够。若尿液浓且黄,水分一定是不够;若大便解出的样貌比较偏向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中的第一型与第二型,属于较干、龟裂的状态,代表水分纤维摄取不够。

如厕习惯建立 定时解便

最后是建立好的如厕习惯,孩子还小时无法靠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不断提醒。然而每个孩子的气质不同,习惯的建立难易度不同,家长有以下几个大原则可以努力。

在建立如厕习惯前,父母应避免让孩子对大便这件事有压力,才能避免便秘的问题延续到小学阶段。临床医师常碰到,有些小學生白天上學期間因為肚子痛請假,檢查後發現不少狀況與便祕有關;有時也可能與換環境、覺得學校廁所髒等因素不想在學校上廁所有關。

针对小小孩,父母可观察孩子如厕的動作或习惯,不管是還在包尿布或者使用小馬桶的孩子,注意孩子想大便的姿勢與动作,接着鼓励孩子该解的时候就要解,而不是憋住;等孩子表达能力更好时,就可以学习告诉爸爸妈妈要大便了。

进到幼儿园后,除学校老师协助如厕训练外,父母也可帮小孩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尤其可利用三餐后,因为餐后会有直肠反射,较容易想解便,看孩子比较习惯在白天或晚上餐后大便,餐后带着他到小马桶练习。如果孩子已可坐大人马桶,记得脚下垫一张小椅子,让孩子更好施力。

在孩子成长的期间,便秘的状况可能反反复复,可能会因一時感冒食慾不佳,導致排便不順利,過幾天能恢復正常就不需過慮。而且随着孩子长大,孩子慢慢也会知道大便硬、擦屁股流血与自己的饮食习惯很有关系,只要水喝多一点、蔬菜多吃一点就能改善,自己也会有意愿主动改变。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便秘的状况多半也会慢慢有所改善。

Q: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便秘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

A:足月宝宝在出生、开始喝奶后,1天内要有小便、2天内要解胎便,若宝宝一直都沒有解便,要赶紧就医,这时小儿科医师会先做身体的诊察,包含是否有腹胀、肛门位置,脊椎附近的皮肤状况,肌肉张力、神经反射与确认后续新生儿筛检是否有甲状腺低下等先天代谢疾病。若疑似肠道蠕动异常如巨结肠症,建议转诊至有小儿肠胃专科医师的医院,进一步评估与检查。

如果是学龄前慢性便秘的孩子,给予软便药后仍没有明显改善,或生长迟滞、体重变轻、胃口变差等,建议就医检查是否有其他急性疾病或非肠胃道的系统性疾病。

原文出处:好心肝会刊 | 儿童便秘好苦恼,如何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