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数据泄露或丢失?10个防泄密措施你掌握了几个?
如何防止数据泄露或丢失?10个防泄密措施你掌握了几个?
数据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个人隐私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演变和内部管理漏洞的存在,数据泄露或丢失的风险日益增加。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泄密措施。以下是10个关键的防泄密措施,看看你已经掌握了多少?
1. 强化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防止数据泄露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可以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轻易解密。无论是文件、数据库还是网络通信,都应实施加密保护。
- 透明自动加密:可对指定类型文件自动、无感知加密,不影响员工正常工作操作,文件打开、关闭就会被加密。加密后在授信环境下可正常打开、编辑、传阅,不增加工作步骤。非法离开授信环境后打开是乱码。
- 支持所有类型文件。
- 文件、图纸、源代码,自动加密后的效果(有锁标志表示已加密)
- 授信环境是指企业内装了域智盾系统客户端的电脑,授信环境可直接打开加密文件
- 未经同意,离开企业的文件打开都是乱码或打不开(如下图)
- 三重安全防护:文件加密、行为管控、日志审计三大模块结合,实现事前防御、事中管控、事后追溯,全面保护企业数据安全。
- 事前防御:对文件进行透明加密保护。
- 事中管控:禁止外发、截屏等行为,阻断机密文件任何外泄风险。
- 事后追溯:详细终端行为操作记录统计,追溯泄密源头。
- 多种加密模式
- 透明加密:对文件自动透明加密,文件打开自动加密、修改保存自动加密,无需用户任何操作,不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 智能加密:当用户打开加密文件编辑保存时,继续加密;当用户打开非加密文件编辑保存时不加密;(此功能适用于行政部,解决他们电脑需要查看加密文件,但在工作中与外界交互文件又不需要加密的情况。)
- 只解密不加密:对加密文件打开时自动解密,即老板模式,适合老板或公司管理层使用,应用到这台电脑的加密文件打开关闭之后就会自动解密,不需要走申请解密流程。
- 只读加密:适用于普通员工,只需要打开加密文件,但不能修改加密文件。自己非加密的文件依然不加密。
- 全盘加密:对指定文档后缀创建任务,针对该任务路径或全部路径实现一键全部加密,无需打开编辑。
- 加密网关:配置URL,实现上传自动解密,下载自动加密。
- 落地加密:是透明加密的补充,当机密文件到达本机时,无论是否打开编辑,只要到达本机,就会自动的,强制的进入到加密状态,杜绝收到机密文件后故意不打开,直接转发造成泄密。
2. 严格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这包括使用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身份验证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等方法,以减少未经授权的访问风险。
3. 数据分类与标记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有助于识别和保护敏感信息。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业务价值,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加密、访问限制等。
4. 定期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数据是防止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建立有效的数据恢复机制,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
5. 安全审计与监控
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通过日志分析、入侵检测等手段,监控数据访问和传输行为,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
6. 部署防火墙与入侵防御系统
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保护数据免受外部威胁。
7. 使用安全的通信工具
选择经过加密的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通信工具,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网络,以防止数据被窃取。
8.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员工如何识别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威胁,并鼓励他们积极报告可疑行为。
9. 数据丢失防护(DLP)系统
部署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阻止敏感数据的非法外泄。通过内容识别、策略执行和事件响应等功能,确保数据在内部和外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10.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数据泄露或丢失等突发事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工和恢复策略,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