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石敬瑭:喊契丹人爹,割让燕云十六州,算不算历史罪人
儿皇帝石敬瑭:喊契丹人爹,割让燕云十六州,算不算历史罪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无论是财力、地盘,还是人口、文化等,都站在世界之巅,令万国仰望,尤其是军队战斗力,更是达到了古代的顶峰水平,因此唐朝被历史爱好者称为“巨唐”。
然而这个“巨唐”只维持了不到300年的时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混乱的“五代十国”时代。
大分裂时代就是乱世,任何一个时期都是这样,有句话叫“乱世出英雄”,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只要手里有点兵,就会让人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英雄”,是“真命天子”,自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下一个当上皇帝,重现盛世的人就是自己。
儿皇帝石敬瑭画像
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出现了十个国家,然而这些国家的皇帝,没有一个有能力再次统一中国,重现汉唐的盛世,反倒是为了争夺地盘的利益,打来打去,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
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为了升级当皇帝,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权利的诱惑面前,什么亲情、道义等统统抛在脑后,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
在五代十国的众多皇帝当中,石敬瑭是最臭名昭著的一位,他为了登上帝位,疯狂的跪舔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政权,不仅自降身份,喊比自己小10岁的契丹首领为爹,还把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中原王朝开启了长达400多年的黑暗时代。
1.叛乱的时代
灭掉大唐帝国的是一个叫朱温的人,他早年参加了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不过不久后就叛变农民起义军,归附唐军,因为平叛有功,被唐僖宗赏赐了一个名字“全忠”,所以朱温也叫朱全忠,不知道唐僖宗是怎么想的,一个叛徒为什么给他一个“全忠”的名字。
几年之后朱温羽翼丰满,就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名不副实,也演绎了所有叛徒都不会只叛变一次的故事。
公元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大唐的政权,3年之后,杀死了唐昭宗,并拥立昭宗的儿子继位,之后效仿司马昭、王莽等人的做法,逼迫唐哀帝禅让帝位给他,建立了后梁政权,朱温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帝位。
或许是朱温的多巴胺阈值太高了,当上皇帝的他觉得什么大部分事物都无趣了,唯有杀人和和女人上床才能让他感到快乐,于是朱温在位期间就是不断地杀人,还有和女人上床寻找刺激,终于找上了自己的儿媳妇。
没有几个男人愿意别人给自己戴绿帽子,即便是自己老爹也不行,于是朱温愤怒的儿子朱友珪用一把尖刀捅穿了老爹的肚皮,朱温只当了6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杀死老爹的朱友珪来没来得及登基,就被他等候多时的弟弟朱友贞杀掉,朱友贞继位当了皇帝。
朱友贞比他爹强点,当了11年的皇帝,被世仇李存瑁率兵攻破首都,朱友贞自杀身亡。
给大唐报了仇的李存瑁没有建立新王朝,仍然以尊唐为正统,自称唐帝国的继承人,然而他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在位期间只信任演员和宦官,他的老婆虽然当上了皇后,也只知道拼命搂钱,这样的统治者是不可能是唐朝中兴的。
仅仅3年之后,李存瑁的大将李嗣源效法前人叛变,李存瑁在御驾亲征中被流箭射死,全族被屠灭,李嗣源继承了李存瑁的帝位。
李嗣源在位7年,治下也是叛乱迭起,终于在不断的叛乱中震惊而死,其子李从厚继位。
李从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为了杜绝一直以来的不断叛乱,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认为他爹的干儿子,自己的义兄李从珂军权过大,有叛乱的嫌疑。
为了避免义兄叛乱,李从厚下令把义兄从山西调到太原,目的是削弱他的势力,可是李从珂更爱思考,嗅到了其中的味道,拒绝接受命令,起兵叛乱,攻陷了首都洛阳,杀死了自己的义弟李从厚,继承了帝位。
李从珂继位后犯了和李从厚一样的毛病,怎么看自己的姐夫兼大将石敬瑭都像是要叛乱的样子,于是效法李从厚,调姐夫石敬瑭到异地任职,而石敬瑭也效法自己的小舅子的做法,拒绝接受命令,宣布叛变。
从上面的一连串事件可以看出,那是一个没有道义的时代,也是一个没有亲情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里叛乱才是正常的。
然而石敬瑭没有他小舅子李从珂的实力,想要叛乱就要借助外力,于是他想到了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契丹。
2.跪舔者的竞争
石敬瑭造反后,早就防备着他的李从珂派兵将石敬瑭的大本营太原团团围住,想要除掉石敬瑭,以绝后患。
为了解除重兵围困之苦,石敬瑭派遣大臣桑维翰出使辽国,乞求辽国出兵救援,事成之后,愿意向辽国称臣,并且把雁门关以北的领土割让给辽国。
这个消息对于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要知道从他爹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部落之后就一直想南下,但是几次尝试都被中原人打了回来,如今石敬瑭主动让自己进兵中原,还称臣割让土地,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耶律德光当即同意救援石敬瑭,御驾亲征,率领50000铁骑南下,越过毫无防备的雁门关,长驱直入,很快到达太原城北,不但解了石敬瑭的太原之围,还完成了对后唐军队的反包围。
辽军抵达的当天,石敬瑭出城跪迎耶律德光,感谢救援之恩,尊称比自己小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为了让这个父亲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石敬瑭再次强调割让辽国垂涎已久的北方土地。
辽国出兵结了太原之围,并反包围了后唐军队,这让李从珂十分吃惊,他立即调集援军前去救援,而执行救援命令的赵德钧也想自己当皇帝,不但行军拖拖拉拉,还效法石敬瑭,暗地里与辽国勾结,希望辽国支持他,立他为帝。
这下辽国成了香饽饽了,本来只有一个石敬瑭,现在又多了一个赵德钧,耶律德光开始考虑在石敬瑭和赵德钧两人中间选择谁。
石敬瑭得知后十分焦急,派出桑维翰面见耶律德光,诉说赵德钧的坏处:身为后唐臣子背叛后唐,是为不忠,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
这样的说辞当然得不到耶律德光的认可,因为石敬瑭也是这样的人啊,不但是后唐的臣子,还是李从珂的姐夫,不也照样背叛吗,耶律德光考虑的是能从谁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耶律德光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当时赵德钧的实力比石敬瑭要强大,所以才会加以权衡,桑维翰见耶律德光犹豫不定,于是效法三国时的刘备,伏在耶律德光面前大哭起来,从白天一直哭到夜晚,一边哭一边说石敬瑭已经任耶律德光为父亲,况且答应割地给辽国,报答辽国的恩情,于情于理,耶律德光都应该扶持自己的“儿子”。
或许是被桑维翰的哭声感动,也或许真的有了“父子之情”,又或者石敬瑭给的利益比较大,耶律德光最终选择了石敬瑭,并指着石头对桑维翰发誓:“我已经认定了石敬瑭,不会改变了,除非石头腐烂!”
3.燕云十六州
耶律德光打定主意之后,随即带领军队发动攻击,将围困的唐军和赵德钧的军队系数歼灭,然后石敬瑭举兵向洛阳进攻,小舅子李从珂得知姐夫要来之后,带领全族自焚而亡,后唐没有实现中兴,只存在了短短14年。
耶律德光拥立石敬瑭为帝,建立了后晋帝国,石敬瑭仍尊称耶律德光为父亲,石敬瑭就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不但向辽国称臣,还尊称比自己的小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观。
石敬瑭称帝后也遵守了诺言,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这十六个州包括幽州(北京)、蓟州(天津蓟县)、瀛洲(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涿州(河北涿州)、檀州(北京密云)、顺州(北京顺义)、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河北怀来)、儒州(北京延庆)、武州(河北宣化)、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州东)、蔚州(河北蔚县)、朔州(山西朔州)。
割让的十六个州东西长度约600公里,南北宽度200公里,面积12万平方公里,比韩国的面积还大。
面积还在其次,更为关键的是,幽云十六州划归辽国,中原就失去了对抗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长城的防御作用荡然无存,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在中原大地上平推步兵,这也是两宋对辽或者金作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很多人说石敬瑭是千古罪人,是他向辽国敞开了中原的大门,给中原大地带来了长达400多年的黑暗时代,并不能因为他是沙陀人就选择原谅他。
4.孝顺的“儿子”
石敬瑭称帝后对辽国爸爸那是毕恭毕敬,不但言必称儿,还真的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每年除了岁币之外,还赠送大量辽国没有的珍玩、宝物,对辽国的大臣们也是极尽孝道。
而石敬瑭的表现也让耶律德光十分满意,说以后石敬瑭上表的时候不必再称臣了,只署名“儿皇帝”就行了。
这表示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是父子关系,但是两国不再是臣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了,这可是来自爸爸的恩情。
但是这亲密的“父子之情”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不堪辽国人苛政的压迫,一些割让后的州县从辽国回归后晋。
这让辽国爸爸很生气,严厉指责后晋招降纳叛,进行了强烈地谴责,“儿皇帝”石敬瑭吓得赶紧向爸爸解释,唯恐爸爸太生气,发兵来灭掉自己,就在极度惶恐之中,石敬瑭一病不起,不久后就撒手西去,获得了永远的解脱。
石敬瑭在皇帝位置上只坐了7年就死了,而且还是战战兢兢的7年,这一定不是他当初想要的生活,不知道他死的时候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引狼入室行为。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那么按照辈分,自己又低了一辈,于是尊称耶律德光为“爷爷”,自己称自己为“孙皇帝”。
但是石重贵只承认自己是“孙皇帝”,却不向辽国称臣,按说这是耶律德光之前恩准的,沿袭以前的规矩,但是这让耶律德光很不爽,以前不让你叔叔称臣,是因为他很孝顺,你现在还没表现出孝顺来,就敢不称臣?于是耶律德光责问石重贵是什么原因。
石重贵理直气壮,说自己叔叔是辽国人拥立的,称臣无可厚非,但是自己的帝位是自己争取的,跟着自己叔叔排辈分,喊爷爷没问题,但是不能称臣,和辽国应该是平等关系。
看起来这个石重贵比他叔叔有骨气多了,但是这也换来了耶律德光的愤怒,让他有了教训石重贵的打算。
但是还没等耶律德光动手,石重贵就下令杀掉后晋境内所有的契丹商人,并且断绝两国的贸易,并且下诏,动员全国力量,御驾亲征讨伐辽国。
这下耶律德光不用再考虑了,再次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南下,攻破了后晋首都开封,后晋灭亡,从辽国爸爸扶持起来后晋到他亲手把他灭亡,只经历了短短的11年时间。
后晋灭亡后,耶律德光把“孙皇帝”石重贵和“儿皇帝”石敬瑭的妻子,还有后唐李从珂的姐姐等全部流放到了2000公里外的黑龙江,从此了无音讯。
100多年之后,北宋的两任皇帝也被金人流放到这里,石重贵的经历算是一次“靖康之变”的预演。
5.历史的循环
石敬瑭引狼入室,认耶律德光为父亲,还割让大片土地,但是没有换来好日子过,按理说后来人应该引以为戒,但是后世偏偏就有傻子继续走这条路。
北宋的时候,为了恢复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宋朝密谋联系金国夹攻辽国,并声称时候才能之后瓜分利益。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失去了辽国这个缓冲地带,反而让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两任皇帝被押往黑龙江,老死在了100多年前石重贵老死的地方,难怪我们经常会说历史在不断地重演。
其实借助外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并非只有石敬瑭一个,比如唐高祖李渊在起兵反隋之时,为了防止突厥人背刺,也曾称臣于突厥。
即使在五代十国时期,联合辽国的也并非只有石敬瑭一个,但是主动给人家当儿子,还割让战略要地的,石敬瑭肯定是独一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卖国贼的下限。
从石敬瑭当上皇帝后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也不具备一展宏图的能力,所以他卑躬屈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过一把皇帝瘾,为了自己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只不过最终的生活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