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淮海战役,真的是60万对80万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淮海战役,真的是60万对80万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4271684_121159367

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关于这场战役的兵力对比,一直有"60万对80万"的说法。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本文将从战役涉及区域内总兵力、投入战役的总兵力和战场实际参战兵力三个维度,对这一说法进行深入分析。

伟大的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以少胜多,已成定论。但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的提法有待商榷。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动态地看待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弄清三个概念:
1、战役涉及区域内总兵力:指在战役涉及区域内的所有兵力。
2、投入战役的总兵力:指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投入到战役的总兵力。
3、战场实际参战兵力。

一、静态观察

(一)淮海战役开始前,在战役涉及区域内的总兵力,敌我双方总兵力是80万对100万。

1949年2月,军委作战部在整理淮海战役战史档案时明确讲道:"我集中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华东、中原、华北等地区之地方军一部,共100万以上的强大兵力,于1948年11月7日,在徐蚌地区发动了巨大规模的淮海战役"。

具体数据如下:
1、战役涉及区域内我方总兵力为100万,其中:
①华野总兵力36.9万人(粟裕回忆录),其中12个主力野战纵队的兵力为310066人;
②中野总兵力143000人,其中7个主力野战纵队的总兵力为140913人;
③军区参战部队,七个独立旅计40000余人;
④军区地方部队50万,其中华东军区30万、中原军区20万。

2、战役涉及区域内敌方总兵力为80万(编制兵力)。
①主力邱清泉2兵团、黄伯韬7兵团、黄维12兵团各12万人,共计36万人;
②李弥3兵团6万人、孙元良16兵团5万人、刘汝明6兵团6万人、李延年8兵团8万人,共计25万人;
③总部直属部队8万人;
④绥署及地方武装10万人。

(二)、在整个淮海战役过程中,敌我双方投入战役的总兵力,是72万对60万。
1、我方投入总兵力60万人:
①华东野战军36.9万人
②中原野战军14.3万人
③七个独立旅4万人
④地方部队补充5万人(不含即俘即补部分)

2、敌方投入总兵力72万人
①三大主力兵团,即邱清泉2兵团、黄百韬7兵团、黄维12兵团,编制兵力36万。因12军238师战前已被消灭,25军一个师驻守宿县,14军303师实际未参战。实际投入淮海战役总兵力33万人。
②孙元良16兵团、李弥13兵团、李延年6兵团、刘汝明兵团,实际投入兵力23万人。
③总部直属部队8万人。
④冯治安第三绥署等5万人。
⑤交警等地方部队4万人。

二、动态分析

淮海战役规模大、涉及地域广、历时长,本身就分三个阶段、并且有一个由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演变过程。(由于历史资料缺失等原因,只能作大概分析)

(一)淮海战役第1阶段(小淮海),敌我双方直接投入战场的实际参战兵力分析: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小淮海),从构思到实战,均只涉及到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并未参战。
1、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方实际参战兵力为华野36.9万人。
2、敌方实际参战兵力:黄百韬第七兵团、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13兵团,共30万人。(第三绥靖区敌军大部分起义,未算入参战兵力)
3、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敌我双方实际参战兵力是30万对36.9万,我军兵力略占优势。战役结果:共歼敌12万人,其中黄百韬团兵10万人。

(二)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敌我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分析:
1、战役涉及区域内敌我双方总兵力为60万对60万。
①我方60万(含地方部队补充5万)
②敌方60万(72一12)

2、实际参战兵力:
①我方实际参战兵力28万人(中野全部和华野5个纵队)。
②敌方实际参战兵力:黄维兵团12万人。

3、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敌我双方实际参战兵力为12万对28万,我军兵力优势较大。战役结果:全歼黄维兵团12万人。

(三)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敌我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分析:
1、战役涉及区域内敌我双方总兵力为40万对60万。
①我方:60万(包括地方部队补充10万人,不含即俘即补数)
②敌方:40万人(开战时总兵力72万,一、二阶段被歼24万,起义和逃离战区共8万人)

2、实际参战兵力
①我方:实际参战兵力为华野46多万(含地方部队补充和即俘即补人员)。
②敌方:实际参战兵力为杜聿明集团30万人(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等10万人未参战而逃离战场)

3、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敌我双方实际参战兵力为30万对46万,我军兵力优于敌方。战役结果:全歼杜聿明集团30万人。

三、淮海战役笼统提60万对80万,起码有三点值得商榷:

(一)纯属静止地、机械地看待问题。
60万对80万,只是淮海战役开始时刻,战役区域内敌我双方战力对比。但双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同时投入全部战力。笼统提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就有点以点概面之嫌了。
比如:解放战争初期,我军200万,蒋军500万,我们是否可概括为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兵力为500万对200万?显然不能。
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动态看问题,而不要静止地、机械地看待问题。

(二)不符合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而笼统提″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我方优势兵力何在?我军不但不占兵力优势,反而我方兵力还少于敌方,显然不符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原则。

(三)有违"我军历经艰苦卓绝的战争才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论断。
"抗日神剧"要反对,而″解放神剧"更不可取。要严肃、真实、全面对待历史,书写历史。
仅淮海战役,我军战损就高达13.65万人,其中:阵亡将士25954人,伤98818人。
淮海战役,仅支前民工就高达543万人。陈毅元帅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结论

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的提法,确实有待商榷。他既不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有违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更有否定我军"艰苦卓绝战争史"之嫌疑。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