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成功之父:从海盗到归顺明朝,击败荷兰海军,投降清廷反丢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成功之父:从海盗到归顺明朝,击败荷兰海军,投降清廷反丢命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3448353_120121961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海盗,到明朝的海防官员,再到抗荷英雄,最后因投降清朝而身死家灭。他的人生轨迹展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个海上霸主的兴衰历程。

郑芝龙,又名郑一官,出生于1604年,逝世于1661年,福建南安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跟随日本华侨商人李旦从事海上贸易,辗转于台湾、日本。李旦去世后,他的贸易产业都留给了郑芝龙。郑芝龙瞬间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了令朝廷头痛的海盗头子,手下航船有1000艘,兵力几万人。不过郑芝龙和别的烧抢劫掠的海盗不同,他从来都是劫富济贫、不欺穷苦百姓。

由于明朝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只留下了一些驻守海防的官兵,朝廷的海上军事力量非常弱小。加上当时朝廷打压海盗欺民的现象,久不见成效,于是福建巡抚熊文灿动了招安郑芝龙的心思。熊文灿看中了郑芝龙的仁慈和威望,想要借助郑芝龙的力量来治理当时海盗肆虐的乱象,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控制郑芝龙的势力。

但很顺利的是,郑芝龙爽快地接受了招安,得到了“海防游击”的官职。从此郑芝龙的身份标签,除了海盗、海商之外,还多了一个明朝官员的身份。这意味着他不仅能名正言顺地打压其他的海盗,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头子,还能以合法的身份,展开对外贸易,积累了不少财富。当然,郑芝龙也开始了他建功立业的生涯。

击败荷兰海军入侵

郑芝龙最主要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获得料罗湾海战的胜利,击败了荷兰的入侵。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海上战役中打败西方的入侵者。

17世纪时,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为了扩张海外贸易市场,开始不断开拓殖民地。1624年,荷兰人来到中国后,提出要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遭到了明朝严厉的拒绝,于是荷兰人开始在福建沿海地区骚扰劫掠百姓。

在明朝晚期,距今380多年前的1633年,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了一支荷兰舰队,一共13艘战舰,加上刘香的50余艘海盗船只,向福建沿海发起了进攻。料罗湾海战正式爆发。

郑芝龙受命作为前锋,迎战荷兰军队和海盗刘香的联合军队。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多年,海防薄弱,自然也没有坚船利炮。郑芝龙只好凭借自己的力量,召集了五十艘炮舰,以及曾经做海盗时的部下,加上朝廷提供的100艘小船和几万士兵,与荷兰海军在料罗湾爆发了打击入侵的决战。

在战舰和人员数量上,郑芝龙带领的明朝部队大大压过荷兰的11艘战舰,以及刘香的50艘海盗船。但荷兰的军舰体型更大,船上的大炮射程远、威力大,正面冲突结果难以预料。此时郑芝龙决定采取近处火攻的方式。他利用小船体型小、速度快的优点,在舰船炮火的掩护下,逼近荷兰的舰船,把荷兰巨舰层层围住。

令荷兰军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小船上载满了火种,等到围住荷兰舰时,小船瞬间点燃火种,引燃自身,一时间海上烟尘滚滚,火势滔天。荷兰舰队再也没有退路,好几艘舰队被烧毁,只有一两艘舰船在慌乱中逃之夭夭。

郑芝龙采用火攻的方式,最终打败了荷兰军队和海盗刘香的联军,烧毁了刘香的50艘海盗船和好几艘荷兰军舰。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打败西方海军的战役。

明朝胜利之后,拥有了提条件的话语权。荷兰当然不甘心就此放弃巨大的中国市场,于是只能放弃垄断贸易的妄想,答应明朝的条件。明朝提出,如果荷兰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只能到台湾去,而不能到中国沿海骚扰百姓,并且要赔偿中国全部的战争损失。

此战之后,郑芝龙威名鹤立,被升为福建副总兵,成为了合法的福建水军首领。他手中强大的民间海事力量,也成为官方认可的海防部队。不仅如此,明朝还把台湾的对外贸易和治理权完全交给郑芝龙。此后,郑芝龙完全垄断了在东南沿海一带的贸易权,来往的船只都要向他交“保护费”不说,其他商船看到郑氏集团的图案,就会自动远离,不敢靠近。

投降清廷

1644年,崇祯帝自缢后,明朝算是走到了尽头。唐王朱聿键逃到福建,在郑芝龙和郑鸿逵两弟兄的拥立下称帝,建立“南明”政权。改元隆武,这就是“隆武帝”。

郑芝龙被封为南安候,此时的他可谓是呼风唤雨,深得皇帝依赖,处理军政要务的权利也都交给了他。可惜好景不长,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郑芝龙就选择投降了清廷。当时郑成功多次劝导他的父亲,不要轻信清廷,可是郑芝龙执意要坚持。

清廷给郑芝龙送来一封信,信上允诺郑芝龙,他投降之后可以继续率领他的军队,并且答应封他为闽广总督。郑芝龙觉得条件十分诱人。他很明白,清军已经占领大半江山,明朝已经没办法继续挣扎。但对他自己来说,保住现有的势力和财富才是最重要的,他想继续在福建做个“霸王”。

于是郑芝龙丢下了隆武帝,撤走了保卫隆武帝的兵力。自己带着几百士兵就前去觐见清朝在福建的最高统领博洛贝勒。

当夜俩人交谈甚欢,博洛贝勒还把郑芝龙留在营地休息。可没想到夜半时分,清军突然拔营北上,郑芝龙没有任何准备,只能被裹挟带走。而他的几百兵力在强大的清军包围之下,根本无可奈何。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福州,隆武帝被杀。郑芝龙在福建的兵力就转交到了他的弟弟郑鸿逵和儿子郑成功手里。

父亲在清廷受到监视,没有任何自由,儿子在福建沿海奋力抗清。清廷多次想利用郑芝龙劝服郑成功放弃抵抗,投降清朝,可却没有结果。郑芝龙没了利用价值,在京的全家老小都被杀头。

郑芝龙曾经是抗荷英雄,但他之所以走向悲惨的结局,可能是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个逐利的商人。他以为事情可以像经商那样简单,只要平等交易就能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从政毕竟与经商不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