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红砖白石间的文化传承
闽南建筑:红砖白石间的文化传承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红砖白石、飞燕翘脊和精美的雕刻艺术闻名于世。从传统的红砖大厝到独特的土楼建筑,闽南建筑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闽南建筑的特色、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价值。
闽南建筑的主要特色
闽南古厝的建筑布局
闽南古厝的建筑布局讲究风水与实用性的结合。其主要特色包括:
榉头:正屋前面两侧有二厢房,俗称“榉头”。榉头朝天井一面常敞开,使大房既能通风,又避免阳光逼射,有遮阴纳凉作用,也是客人、随从休憩之所。前落与后落以两“榉头”相连,两落往来甚为方便。
埕:首落前即屋身正前,留设的户外广场称“埕”。埕中或仅排列小盆花,留出较大场地,作为来客停放车辆、轿马的地方;或布置为庭院,栽花植树,假山小池。
天井及护厝:每落厅前都有“深井”(天井),保证厅堂轩敞明亮、通风采光。厢房之外,两侧或一侧增建的纵向长屋为“护厝”。如属单护厝,另一侧也常留有通巷,既作为前后各落出入的另一通道,使各落自成单元,又可使正屋免受邻居活动的影响。护厝又可增加一些辅助用房,或作厨房、杂物工具放置场所,或作客舍,或为僮仆居室,或作书斋别筑。
墙面与材料
闽南建筑在墙面形式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民居的墙面。中国各地的民居建筑,用的都是青砖青瓦,只有闽南民居使用红砖红瓦,他们称为“红料”。这很奇怪。一般认为,青砖青瓦的质量更好。闽南的红瓦分两种,板瓦和筒瓦。
闽南建筑的历史渊源
闽南建筑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闽南地区海贸发达,商人多到菲律宾和台湾。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政府,并与漳泉私商贸易。西班牙在殖民地留下过很多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的红毛城),给闽南商人留下深刻印象。
闽南商人性格张扬,虚荣,讲究排场,注重乡族观念,蔑视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在菲律宾发财后荣归故里,逾越礼制。在家乡大量学习西班牙的红砖建筑,中西合璧,建造了大量红砖建筑,富丽堂皇。
闽南建筑的代表实例
林路厝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和八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家花园。
黄家花园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阔的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闽南建筑的创新与发展
闽南建筑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都为闽南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闽南建筑的文化价值
闽南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闽南建筑的未来展望
闽南建筑的创新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部分。
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闽南土楼建筑群中的一种,以其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而著名。
南靖土楼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南靖土楼采用夯土、木材、石材等传统建筑材料建造,外观坚实厚重,内部布局合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福建土楼博物馆
福建土楼博物馆是展示闽南土楼建筑文化的重要场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护。
修缮和维护
鼓励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闽南建筑的修缮和维护,通过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