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道家文化深度阐释《哪吒2》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道家文化深度阐释《哪吒2》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OD26EVD05566SD1.html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其内核与道家文化形成了深刻的共鸣。导演饺子通过角色塑造、叙事逻辑和视觉表达,将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生命观与反抗精神融入影片,构建了一个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价值观的文化场域。

“我命由我不由天”:对“自然之道”的辩证诠释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规律而非被动接受命运,这一理念在《哪吒2》中被升华为对“天命”的主动抗争。哪吒的经典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既是对《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的呼应,也是对“自然”概念的重新定义——真正的“自然”不是机械服从既定秩序,而是通过主体能动性突破桎梏,实现“天人合一”的动态平衡。

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对抗本质上是两种命运观的碰撞:敖丙受困于龙族背负的“原罪”枷锁,象征着对宿命的妥协;而哪吒则以“逆天改命”的决绝,践行了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的精神境界。这种张力恰如《周易》的阴阳转化,在矛盾中推动事物发展。

“无为”与“有为”:家庭教育中的道家智慧

饺子在影片中巧妙植入了家庭教育的道家隐喻。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态度,既非放任亦非强控,而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方式引导其自我觉醒。如殷夫人所言:“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这与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育儿观不谋而合。父母的包容本质上是“以不争而争”,通过信任激发孩子的内生力量。

现实中,饺子父母的“无为式支持”更成为影片的精神底色。他们虽不理解动画行业,却以“砸锅卖铁供你追梦”的决绝,践行了道家“辅万物之自然”的智慧。这种教育模式与当代社会功利主义的“鸡娃”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道家“以柔克刚”的教化力量。

技术美学中的“道器合一”

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实现了道家美学与工业技术的融合。例如“两军对垒”场景中,两亿个自主运动的角色构成三维立体战阵,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战斗的局限,既暗合《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宇宙观,又通过技术革新展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逻辑。

制作团队“死磕”特效细节的过程,亦体现了道家“技进乎道”的工匠精神。饺子要求“把每一部作品当成最后一部创作”,正是《庖丁解牛》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在极致专注中超越技术本身,抵达“道”的自由。

文化传播的“大道至简”

影片通过具象符号实现道家思想的普世化表达。如金箍棒、西海龙王等《西游记》元素的植入,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构建了跨文本的道家神话体系。美国武当道长杰克观影后感叹:“哪吒精神与道家生命自主性相通”,印证了影片如何将“玄之又玄”的道家哲学转化为跨越文化壁垒的情感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饺子坚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必须依靠作品内核”,拒绝将文化符号外包加工。这种态度暗合老子“大巧若拙”的智慧——越是本土的,越能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结构。

个体与时代的“阴阳调和”

影片的成功亦是道家“时势”观的现代注解。饺子从弃医从影到票房神话的历程,恰如《淮南子》所言:“乘时应变,犹救火追亡人也”。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既源于个体“死磕精神”(阳),也得益于经济腾飞与文化自信的时代土壤(阴)。这种阴阳调和,正是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生动实践。

总结

《哪吒2》以道家文化为精神内核,完成了三重超越:技术上突破工业天花板,叙事上重构传统神话,哲学上激活古典智慧。它证明了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可能路径——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让“道”在当代语境中生生不息。正如武当道长杰克所言:“水深到看不见底”,《哪吒2》的成功恰在于它触碰到了中华文化最深层的“道”之源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