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过的遗嘱如何生效
公证过的遗嘱如何生效
遗嘱公证是确保遗嘱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证遗嘱的生效条件、公民遗嘱的有效性要求以及父母遗嘱的公证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规定。
公证过的遗嘱如何生效
公证过的遗嘱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遗嘱人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时,遗嘱人应能清晰认知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能够独立作出真实意思表示。若遗嘱人在立遗嘱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无效。
遗嘱内容须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外力影响的情况,遗嘱内容应是遗嘱人内心真实意愿的体现。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遗嘱不能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不能将财产指定给违法犯罪分子等。
遗嘱的形式和程序须符合公证的相关规定。公证机构会按照法定程序对遗嘱进行审查、核实,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公证过的遗嘱才会生效,在遗嘱人去世后,可按照遗嘱内容对其遗产进行分配。
公民遗嘱如何有效
公民遗嘱若要有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立遗嘱时,遗嘱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若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处于神志不清等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状态,遗嘱无效。
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内容应反映遗嘱人内心真实想法,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形。若遗嘱是在他人不当影响下订立,违背遗嘱人本意,该遗嘱不具法律效力。
遗嘱内容合法。遗嘱处分的财产应为遗嘱人个人合法财产,不能处分他人财产。同时,遗嘱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遗嘱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常见的遗嘱形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不同形式的遗嘱有各自的法定要求,例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公民所立遗嘱才是有效的。
父母的遗嘱如何公证
办理父母遗嘱公证,通常需遵循以下步骤:
准备材料。遗嘱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遗嘱涉及的财产证明,如房产证、存款凭证等;以及遗嘱草稿,若没有也可在公证员指导下现场书写。
提出申请。遗嘱人应亲自前往其住所地或遗嘱行为发生地的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若遗嘱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可申请公证员上门办理。
公证员审查。公证员会对遗嘱人的身份、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严格审查。比如确认遗嘱是否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愿,遗嘱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等。
制作公证书。经审查合格后,公证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制作公证书。遗嘱人需在公证书上签字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遗嘱公证应当由遗嘱人亲自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公证后的遗嘱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能更好地保障遗嘱的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