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 牵肠挂肚 一窍不通 水火不容,词语里的中医智慧!
大惊失色 牵肠挂肚 一窍不通 水火不容,词语里的中医智慧!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解析"大惊失色"、"牵肠挂肚"、"一窍不通"、"水火不容"这四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波动如何影响脾胃功能,以及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维护身心健康。
大惊失色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和血脉,当受到惊吓时,“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从而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反映在脸色上就是大惊失色。这种状态会使人思维混乱,丧失理智。
孔圣枕中丹是一张古方,可使人保持处变不惊,其中包含石菖蒲、远志、龙骨、龟板等药物,可安神定志、使人聪明,适用于处理受惊吓后的神志不安。
牵肠挂肚
牵肠挂肚中的“肠”和“肚”指消化道,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和脾的功能一体。
过度思虑或思考深入会影响脾胃、大肠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反之,脾虚功能差也会影响思虑。
中医推荐使用调脾和胃代茶饮,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使全身脏腑功能正常,思虑也得以正常。
小贴士
大便稀一点,可选择炒白术;如果大便干结,建议用生白术。
一窍不通
心窍是否通畅,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否正常。当一个人的心窍通畅时,他的精神饱满,意识清晰,思维敏捷。相反,当心窍被蒙蔽或堵塞时,人就会出现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甚至可能出现精神异常。
什么情况会蒙蔽心窍?
在中医理论中,“痰蒙心窍”多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都可能致使体内痰湿内生,从而上扰心神,出现痰蒙心窍的情况。
暑邪等外邪侵袭人体,同样可能蒙蔽心窍。当人体受暑邪侵袭时,就可能引发中暑现象。患者常突然晕倒、昏迷,同时伴有上吐下泻等症状,这正是暑邪蒙蔽心窍、扰乱气机的外在表现。
中医通常使用苏合香丸等芳香开窍、辟秽化浊的药物,或是安宫牛黄丸等醒神开窍、清热解毒的药物消除蒙蔽心窍的痰浊和邪热,从而恢复人的正常精神状态。
水火不容
在中医理论中,水火也被用来象征阴阳,阴阳是相互制约且互根互用的。
中医是如何运用“阴阳理念”治病的?
感冒时,中医会根据症状判断是热盛(火盛)还是寒盛(水盛)。热盛表现为黄鼻涕、黄痰,需用凉性药物如鱼腥草、金银花等治疗;寒盛表现为清鼻涕、白稀痰,需用温性药物如荆芥、防风等治疗。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方剂,但在其中加入桂枝、附子两味补阳药后,就变成了补肾阳的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