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越强,清北录取分数线就越低
超级中学越强,清北录取分数线就越低
近年来,超级中学现象在中国教育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这些学校凭借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力量,垄断了大量顶级大学的入学名额,尤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然而,这种现象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超级中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近年来,集合了各地最优秀教育资源、最多尖子生的超级中学越来越强,与普通中学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垄断了相当一部分顶级学府的名额。
超级中学里,既有人大附中、清华附中这样集中了大城市资源、精英学生的高中,也有衡水中学、郸城一高这些位于小城市,依靠题海战术取胜的“高考工厂”。相似的是,它们都是输出了最多高考优胜者的学校。
但关于超级中学的争议持续存在,它们的学生来自哪里?垄断的结果是什么?它们究竟在维护还是损害教育的公平?
想进好学校,先进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占据了大量顶级大学的入学名额。
不少学校并未公开清华北大录取的具体数字,一些网传数据显示,2023年,人大附中、衡水中学都有三位数的人能上清华北大,人大附中甚至突破了200人,足以超过一部分省份全省的清北名额。
我们无法确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但超级中学进入清北的概率高,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发表于《教育研究》的一篇研究中,把超级中学定义为清北录取人数占比超过该省份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的高中。2017年,中、西部省份以及海南,省内基本上只有一所超级中学,垄断了30%以上的北大录取名额。尤其是海南和宁夏,各有一所超级中学占了省内北大录取名额的一半以上。
要想进入清北这样的顶级学府,除了高考统招,还有类似“强基计划”、保送、国家专项等多元录取方式。2023年,清华、北大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名额只占总招收名额的42%,其余为强基计划、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清华美院、保送生等等。数据证明,这些多元的录取方式更有利于超级中学学生。
2020年开始施行的“强基计划”,旨在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取代了原有的自主招生。2023年,清华的强基计划录取898人,占全部招生名额的26%左右。北大的强基计划则是录取约890人,占全部招生名额的接近三成。截至目前,39所985高校都开展了强基计划的招生。
已有研究发现,通过强基计划选拔的学生,和高校自主招生类似,比起高考统招更多集中了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
根据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2023年的一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强基生多达93%都来自城市,统招生不到75%。强基生超过八成都来自全国或省、直辖市重点高中,高于高考统招的72%;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也相对更好。甚至,强基生比统招生更多招收男生、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一些人认为,超级中学是帮助“小镇做题家”实现高考梦想的途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它们并不只是集中了本地的优秀生源和师资,也在临近城市“掐尖”。据报道,2019年,在衡水一中招收的2667名高中生里面,只有900人来自衡水。
衡水中学当年的高考状元刘嘉森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镇做题家”,因为是从外市来到衡中读书,需要缴纳2万元择校费。他来自双薪家庭,父亲是公务员,自己的很多同学,也同样都是来自小城市的双薪家庭。
超级中学越强,清北录取分数线就越低
只要超级中学存在,和其他学校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每年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高中可以分为三类,按照考入清北人数的省内排名,排在前10%的是第一类,第二类则是排名中间50%的,第三类是排名后40%的。
这三类中学差异非常大,第一类高中平均每年有30.9人考入清北,第二类是5.8人,第三类只有1.4人。总体趋势是,第三类高中数量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第三类高中考入精英大学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少,不到前两类学校的五分之一。
教育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无外乎尖子生外流和优秀师资外流。根据《县乡的孩子们》一书中呈现的调研,如湖北某个县城中学,也是省示范高中,2004到2008年,一共有16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由于县中能提供的薪酬待遇有限,2010年起,这所县中每年都有老师跳槽去其他重点高中。而2014年到2021年,中考成绩排名年级前30的学生里面,只有15%会留在县中继续就读,其他都会去市里读高中。从2008年之后直到2021年,这所县中没有出过一个考上清北的学生。
跟很多人的直觉不同,数据显示,超级中学会降低省内高考的整体水平。研究发现,超级中学造成的教育垄断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省内的普通理科一本线就会随之下降16分。
此外,代表最高水准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也会下降,甚至下降得更多。这篇研究分析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后,超级中学的教育垄断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省北大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就会显著下降21分,比一本线下降的幅度更大。
因为超级中学不可能集中所在省份全部的清北录取名额,总归是会有来自其他高中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但因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较之前被削弱,考上清北的学成绩也不如以往。
更多的县中学生,只能成为“小镇错题家”
超级中学越大,普通中学学生越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县城、乡镇、农村的学生来说,连考上一本的机会都少有。
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报道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超级中学”有利于农村孩子实现跃迁是一种误解,事实恰好相反,在超级中学所在地,农村生源一本上线率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
从学校的层面来看,超级中学集中在大城市。在上文提到的三类中学里面,第一类超级中学大多集中在直辖市、省会或者副省级城市。第二类中学多在一般地级市。相较之下,第三类,也就是考入清华北大人数最少的40%,多是在县城。
再来看超级中学的生源,虽然吸纳了附近城市的优质生源,但是极少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能够就读超级中学。
我们很难直接获得超级中学里农村生源的比例,不过2021年的研究表明,到2014年,在北京大学来自超级中学的生源中,只有2.1%是农村户籍。相比之下,考入北京大学、毕业于一般高中的新生中,有17.6%是农村户籍。
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直存在,但是超级中学强化了机会的差异。
对于普通中学就读的高中生来说,面临的是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部分县城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零一本”的现况。
比如广西的凤山县高中,2016年全县高中毕业生“零一本”,2017年也仅有两名学生考取一本。
根据冰点周刊的报道,考取一本的其中一位学生,也就是县里的文科状元,三年来都随打工的父母在江西上学。凤山县里家庭条件不错、或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初中生,几乎都会去南宁、柳州,或者县城隶属的河池市里读高中。
而留在县城读高中的几千名学生,“不具备选择的条件”。研究数据表明,在高职高专,乡镇的学生的结构辈出率(也就是生源占比与乡镇人口占比的比例),达到了116%。而在985大学,乡镇学生的结构辈出率只有73%。也就是说,对于乡镇的学生来说,他们比起城市的学生更有可能进入高职高专,更不可能考上985大学。
做题家和精英学生都是努力且幸运的。但那些也想要努力、却被限定了天花板的“小镇错题家”,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参考资料:
[1]郭丛斌,徐柱柱,张首登.超级中学:提高抑或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J].教育研究,2021,42(04):37-51.03
[2]郭建鹏;张娟;甘雅娟;柯雅清;超级中学并不“超级”——基于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生学习经历的实证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9年05期
[3]张首登.中国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大学本科生调研数据[D].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20.
[4]郭丛斌,林英杰.精英大学入学机会校际差异的马太效应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4):151-167+189.
[5]黄晓婷,等.“超级中学”公平与效率的实证研究——以K大学学生学业表现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2016,(5).
[6]陈晓宇.谁更有机会进入好大学 ——— 我国不同质量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2):20-29.
[7]马莉萍,崔海丽,朱红.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21-30.
[8]研究显示: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本省高中质量
https://new.qq.com/omn/20210527/20210527A015YH00.html
[9]杨东平:衡水中学增加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吗?
https://mp.weixin.qq.com/s/LUAOesf_9zXG2OHhM7foIw
[10]郭丛斌 夏宇锋:超级中学对农村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LVsrkGmgc6I_MxBi69loAg
[11]“零一本”里失落的县中
https://mp.weixin.qq.com/s/htJoY40ki27wsebf_mfa-Q
[12]乡村学校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http://www.sohu.com/a/421814505_243614
[13]衡水中学高中生源“掐尖”现象纠偏:“超级中学”的变与不变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00704/herald/9ea3ae06a5d8cf5acc7ca0109a237234.html
[14]衡水各中学招生人数2022
http://jyj.hengshui.gov.cn/art/2022/6/28/art_7179_423598.html
[15]从小镇做题家到小镇演讲家:分数不能给我安全感了,但钱可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