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丁朝(上):兴衰
越南丁朝(上):兴衰
越南丁朝(968-980年)是越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建立者丁部领在统一越南北部后称帝建国,开启了越南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短暂的王朝却在内忧外患中迅速衰落,最终被黎桓取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丁朝的兴衰历程。
丁朝(越南语:Nhà Đinh/茹丁)是越南历史的朝代之一,其立国期间为968年─980年。其建立者丁部领先后击败了割据越南北部的十二使君势力,于968年统一全国并称帝,建国号大瞿越。越南于10世纪以前,长期受北方邻国中国统治。丁朝开国之后订立制度,逐渐具有国家规模。外交上,丁朝向中国的宋朝通好,遣使朝贡,并首次被中国承认为藩属而不是领土。
丁朝历丁先皇(丁部领)、丁废帝(丁璿)两位君主。979年丁部领政变遇害后,继任的皇帝丁璿年幼,由十道将军黎桓独掌朝政。宋太宗得知后,欲趁乱南下攻灭交趾。此事传至交趾,黎桓被军队推戴为帝,丁朝遂被前黎朝取代。此后,黎桓率军在白藤江之战中击退了宋朝的进犯。
后世历史学者,视丁朝为越南建国的创始阶段,史家黎嵩称“我越正统之君,实自此始”,可见它在历史发展里的重要地位。
1.统一与开国
公元10世纪初,越南人开始摆脱中国统治,并于939年建立政权,是为吴朝。但吴朝政局处于不稳状态,出现十二使君割据的分裂局面。
丁朝开国君主丁部领,华闾洞(在今宁平省)人,父亲丁公著,曾任驩州刺史。丁部领自年少时起,已获得当地民众敬服,立为君长。叔父丁预不服,丁部领将之击败,树立声威,于是“人人畏服”。其后,丁部领与儿子丁琏到布海口,投靠当地割据者陈览(十二使君之一),获陈览赏识,取得兵权,势力更盛。对于各地的割据者,丁部领大张挞伐,“凡征战所过,易如破竹”,有“万胜王”的称号。
968年,丁部领扫平群雄,统一全国后,便即皇帝位,尊称为“大胜明皇帝”,史称“丁先皇”,改国号“大瞿越”,以华闾洞为国都。丁部领开国后,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国都筑城凿池、起宫殿、制定朝仪、置百官、采用年号、定文武僧道阶品、行十道军制等等。据越南陈朝的史官黎文休指出,这些措施让越南从此“制度略备”。
2.国内纷争
丁朝曾发生内部乱事,对其王室构成巨大打击。
979年(丁朝太平十年),春,丁部领的长子南越王丁琏(铭文资料作“丁匡琏”),杀皇太子丁项郎(丁先皇少子,铭文资料作“顶帑僧帑”)。事缘丁先皇虽有长子丁琏曾与他一同创业,但到后来生丁项郎,先皇特别钟爱,便立为太子。然而却引起丁琏的不满,丁琏以丁项郎“却行恶心,违背若爱宽容”为由,先行下手,暗中派人将之杀害。
此后,丁先皇与丁琏一同被祗候内人杜释所杀。杜释因曾梦见流星坠入口中,认为这是吉兆,便心生篡弑之心。979年农历十月,丁先皇在夜宴后醉卧宫中,杜释入内杀之,并杀害丁琏。其后,大臣定国公阮匐处斩杜释,又与十道将军黎桓共立先皇次子卫王丁璿为帝,是为废帝。
丁废帝继位时,年方十岁,十道将军黎桓摄政,自称“副王”。大臣阮匐、丁佃、范盍等认为黎桓将对皇帝不利,便在各地相率起兵,分成水陆两道,进攻国都华闾。丁朝太后杨氏获悉后,即与黎桓共谋平乱,黎桓立刻出击,攻破丁佃、阮匐的水陆军队,杀害二人,继而击败范盍。于是,朝中再无制衡黎桓的力量,大权便落入黎桓手中。
3.黎桓代丁
980年(丁朝太平十一年、前黎朝黎桓天福元年),中国宋朝得知丁朝内乱,宋太宗认为可趁此机会兼并越南,便决定南侵。宋廷派出军队南下后,杨太后派黎桓自选勇士抗敌。黎桓手下范巨俩认为“今主上(丁废帝丁璿)幼弱”“不如先册十道(十道将军黎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于是黎桓便被军士拥立为帝,废丁璿,仍封为卫王。丁朝遂告灭亡,前黎朝建立。981年(前黎朝黎桓天福二年),黎桓击败来袭的宋军,稳固了前黎朝的基业。
4.历代君主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先皇帝 | 丁部领 | 924年-979年 | 968年-979年 | - |
太平 | 970年-979年 | |||
废帝 | 丁璿 | 974年-1001年 | 979年-980年 | 979年-9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