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寻赤壁,不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只剩下东坡遗迹
黄冈寻赤壁,不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只剩下东坡遗迹
黄冈东坡赤壁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的重要历史遗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跟随作者的脚步,探访这座千年古迹,感受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冈之行的主要目的地便是东坡赤壁,到酒店安顿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打车前往。来到赤壁矶旁边的龙王山脚下,参观了这里的李四光纪念馆后,便沿着七一路向西,经过一片池塘,看到山坡上立着一座大门,上写“东坡赤壁”,旁边还挂着“龙王山植物园”的牌子。
当时一阵激动,以为这里便是东坡赤壁所在了。爬上山坡,顺着林中的绿道往前走。这里环境幽雅,有不少当地的市民在这里散步。中间遇到一处名为“雪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东坡的头像。雪堂前有一块龙石,传说来自大别山,受日月之精华,落于龙泉老井旁边,与龙王山形神相契。
苏轼初到黄州时,暂居定惠院,后全家迁居临皋亭。老友马梦得看不过他的穷困,便请黄州太守徐君猷将府治东面50亩旧营地划给他耕种。苏轼在此东坡之地垦植,由此便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他还在东坡的菜园旁修雪堂,作为耕读和会友之所。雪堂建于大雪之后,四壁皆绘雪景。
然而,东坡赤壁到底在何处呢?询问扫地的师傅,让我一直沿林中绿道前行即可。原来,此地也叫龙王山公园,由赤壁矶、玉几山、聚宝山和龙王山组成。山北龙王山,山南玉几山,玉几山形似玉椅。山东聚宝山,有晶莹似玉的卵石。山西赤壁矶,颜色褐赤,山崖突出下垂,形如悬鼻,以前也叫赤鼻。
继续前行,果然看到了东坡赤壁的院墙,院墙的尽头就是景区大门。旁边山坡上还建有一座威武的城门,镶嵌着“汉川门”匾额,上方的城楼名为“月波楼”。景区门前修有广场,四周池塘环绕。一直走到正面的拱桥,由此经广场,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东坡赤壁。
不过,东坡赤壁内的自然景观可能会有些让人失望。因为长江的改道,这里早已失去了当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只剩下平静的湖面,以及赤壁矶在水面留下的美丽倒影。
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时,曾写下著名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以为这里便是当年的古战场。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写下“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明他也只是听说。而根据考证,真正的古战场在今咸宁赤壁市,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东坡赤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东坡赤壁的看点在于其人文古迹,这些古建筑大多重建于清代,包含二赋堂、酹江亭、坡仙亭、放龟亭等。栖霞楼建于赤壁矶的至高点,登上此楼,可俯瞰长江改道后留下的大片空地,这里早已建起了房屋,远处的长江则若隐若现。
从栖霞楼的旁边来到赤壁矶的侧面,以为能沿着湖畔绕到对岸,走到一半路却断了,只好原路返回,又爬了一趟赤壁矶。下山后,从湖的另一侧绕到赤壁矶的正面。当天天清气朗,水平如镜,赤壁矶和它上面的古建筑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场景如果被东坡很严重看到,不知又将留下怎样的传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