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故事 | 又飒又美!致敬医务工作者中的“女性力量”
巾帼故事 | 又飒又美!致敬医务工作者中的“女性力量”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让我们走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孙莉,聆听这位优秀女军医的动人故事。
三月的春风,温柔而有力,恰似每一位女性的力量。在妇产科,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她医术精湛,在手术台上独当一面;她温柔似水,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倾注爱与关怀;她关怀后辈,是护士们眼中的“大姐姐”。作为一名女军医,她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女性魅力,她,就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孙莉。
2000年毕业后,孙莉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如今已经从事妇产科专业工作20余年。她潜心深耕专业领域,发表SCI及国内核心论文20余篇;2018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21年,获河北省卫计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2023年,获联勤保障部队雁阵科技人才“强雁”荣誉称号。
身披白衣,她把每位患者放在心上
作为妇产科副主任,孙莉常常是“连轴转”的状态。天刚蒙蒙亮,她便早早地坐在办公室里,交班、查房、准备手术,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启。“妇产科手术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8、9台手术,干到半夜十二点是经常的事。”
谈起孙莉印象深刻的患者,她沉默了片刻。“那可太多了!每一位患者我都诚心以待,她们的情况我都一清二楚。”她说。
这些天,张女士的病让她尤为牵挂。今年40岁的张女士月经量多10余天,刚来院时,她面色苍白、浑身无力,体内的血色素仅有4g。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孙莉初步判断这名患者应该是子宫出现了问题,她说:“你需要尽快做个超声检查。”
果然,超声结果显示张女士的子宫腔内发现一个6公分肌瘤样肿物。随后,孙莉尽快收患者入院,“6公分的粘膜下肌瘤虽然已超出宫腔镜切除范围,但你还年轻,我们尽可能以微创或无创的方式为你手术。”这是孙莉和科室团队经过讨论后共同制定的手术方案。
为张女士纠正贫血后,开始实施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为防止水中毒,手术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最终,历时20多分钟,肌瘤完全清除,手术非常成功。患者体表无任何创口,术后2小时患者可以下床活动,也可以正常饮食。
“非常感谢孙主任和她的护理团队,不仅医术精湛,还特别为我着想,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温暖。”张女士激动地握着孙莉的手,手术后仅2天,她就出院了。
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尽快回归家庭和事业,是孙莉最欣慰的事。
一身戎装,诠释又飒又美的女性魅力
作为一名军医,她无私奉献,亮出军人本色。她积极参与各类大项任务,各种义诊、帮扶活动也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总是步履匆匆,冲在队伍最前面。
“每年的‘重走白求恩路’活动,我几乎次次都跟着去!” 谈到这里,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她说:“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渴望当兵报国。能够成为一名军医,将青春贡献给医疗事业,把热血洒向军营沃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孙莉介绍,除了值班、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等基础工作,一线大夫还要办理大量的病历资料,每一位管床医生的工作站里都有三、四十个病人,每个月平均要整理一二百份病历,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熬夜加班是常态,但大家的工作热情没有减退。”孙莉说,在妇产科,女性医务工作者居多,很多需要熬夜通宵的工作大家也义不容辞。
值此三八妇女节,孙莉想把“光环”留给每一个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女性,她说:“在医院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女同胞,每一位都是平凡而伟大的!”
在“白衣天使”中,像孙莉一样的“女性力量”撑起半边天,她们“热辣滚烫”,奏响奋进的旋律;她们勇于担当,活出生命的闪耀;她们无私奉献,书写属于女性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