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写意画马技法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写意画马技法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5/09/3759162_1134138999.shtml

本文详细介绍了画马技法,包括马的结构解析、奔马的画法步骤以及多匹马的组合画法。文章内容详尽,包含了马的各个部位的画法、用笔技巧、墨色运用等专业绘画知识,并配有示范作品的讲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马的结构解析

1. 马的骨骼肌肉

画马,要注重形体结构,要严谨准确,达到此种状态须加强速写功夫。落墨绘制时,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说要把握马的形象与动作的大的趋势和总体的感觉,每一个局部和细节都要服从马的动势和形体的大的感觉。
首先,可将马分解成几个大的部分(如图)。向下进行,就要注意每个部分的形状和角度。大体形态、动作画好以后,注意检查马的几个突出的部分,如头部轮廓、五官位置、胸部形体、四肢的骨骼比例,臀部骨骼肌肉的突出点。总之,要摒弃那种从作者个人的抒情角度出发,让马的形象、比例、解剖服从作者主观意愿,使作品缺乏科学性,看上去满纸个人习气的做法,而应从写实主义出发,在科学基础上加以表现,把个人情感放在第二位,这样画出的作品容易被更广泛的受众所接受,达到雅俗共赏。

2. 马的头部画法

按照马的头部解剖特征,中锋用笔勾出马头。勾勒马的面部、眼睛、鼻子、耳朵、腮、嘴等结构要控制好行笔力度,要刚中带柔,切忌轻浮。以线立骨后施以浓淡墨色。
画马的头部应注意马的动作给五官带来的表情变化及肌肉的松紧度。如静态的、常态行走的马,其五官表情比较安详;奔驰的、跃动的马,马的头部肌肉、五官则有明显变化,眼睛瞪起、眼球突出、鼻孔张大,有时口部张开,或有呲牙动作。




3. 马的胸部、躯干、臀部画法

前胸两侧桡骨之间是胸骨(有些像鸡的胸骨)、颈部的斜方肌和胸头肌。胸部是肱头肌和胸前浅肌,和肱肌、前胸肌肉对称,记住这些解剖结构才能画好马的胸部。
在外轮廓用线勾好以后,侧锋擦出几块肌肉外形并施以淡墨。整体把握马的躯干部分的形体结构,躯干部位大致呈圆桶状,只是由于马的脊柱有向下弯的趋势,这“圆桶”一般也随之有中间向下的弯度。
马的腹部的前五分之二处是马的肋骨(只有瘦马才明显),后腹部没有肋骨,马的腹部下部两胁侧面各有明显的血管凸起。
臀部有三角形骨架支撑骶椎,髋骨支撑臀前尖和后尖,股骨支撑到大腿的最上端。后臀四大块肌肉形状应当记住,上部的臀深浅肌、臀前端的股四头肌及后臀的股二头肌。马的躯干和臀部画法均应先以线勾出轮廓,用侧锋狼毫擦出肌肉走向和形体结构。最后施以淡墨以协助表现质感,增加鲜活力。

4. 马的腿部、蹄部画法

前腿,接肱骨下端;前臂骨和腿下部第三掌骨之间是腕骨(相当于膝盖),下接趾骨。前腿上部为桡侧腕屈肌,这是前腿最粗最丰满处。前腿下部直到趾骨记住骨骼形状就可画好。后腿,接在股骨下端的是后腿上部的腓骨后环关节和后腿下部的第三跖骨,到趾骨后腿上部。最丰满的肌肉是趾长伸肌、趾外侧伸肌和腓长肌,这三块肌肉位于后腿上部,后下腿几块肌肉掌握骨形即可基本画准。
马腿画法要见功夫,多用硬毫笔勾勒,线宜劲健,以求“骨力”。一般墨色要干,不宜用湿染法,否则马腿无力。前后腿的腿骨末端球节通过筋腱连接马蹄,蹄的形状如倒扣着的碗。在马蹄的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四蹄的方向必须与腿的运动方向一致才能收到协调的透视效果,如果忽略这一点则会失去马的运动美感。画蹄一般宜用淡墨勾染。

5. 马鬃与马尾的画法

马鬃如人之头发一样重要,与马的动作协调才能增加美感。
马的尾部与脊椎骨相连接,共48节。马尾的功能有搔痒、护肤、平衡动作等。用笔要流畅而飘逸,不论画动态马还是静态马,马尾都应处于“动'的状态,绘画时要考虑与动作相协调。尾部画得灵动、飘逸,会增加马的动作的潇洒性、协调性。
画鬃与尾都宜用硬毫笔,用笔要有交错,以较浓的墨汁画其主要动势,再补以淡墨。注意落笔的虚实及轻重疾徐变化,宜先重后轻,先实后虚,利用好飞白效果,做到乱而有序。太平直、缺少变化则呆板,曲线过多、过于凌乱则无力。注意鬃、尾与马体的比例,太小则秃,太大则板。
马鬃与马尾画得好,会增加马的美感和视觉冲击效果,增加马的气势动感。

奔马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

用兼毫笔蘸中墨勾勒奔马的躯干与胸颈,接着蘸重墨画出决定马的奔腾大势的几条腿。运笔宜用行草笔法,中、侧锋并用,在迅疾、洒脱、灵动的率意表现中注意笔势的延续与联系,以及笔与笔之间的呼应,讲究节奏感,并把握好胸部、臀部的结构与透视关系,肌肉突出部位可略作皴擦。在腿、蹄关节的关键部位尤其要注意用笔的顿挫与转折,予以精到地表现。线描要凝练概括、粗犷劲健、酣畅有力,忌细碎散乱、浮滑软弱。

步骤二:

仍用重墨中锋运笔,勾出马头,补齐四肢。马头可适当夸张、拉长以显雄俊。画疾驰的马,马耳要向后贴,鼻孔要加大。耳小、紧凑而挺拔,鼻孔大而圆,胸阔蹄大,是良种马的标志性特征,画马要强调这些特点。用笔宜刚健、挺拔、利落。

步骤三:

调好浓淡适中的墨,用大号羊毫斗笔蘸取,笔头含墨宜饱和,笔肚墨色略淡,笔尖墨色稍深,以侧锋放笔挥洒,渲染马的颈项、肩胛及胸部,接着画腰腹、臀部及大腿部,然后以稍重的淡墨小心地点丑腮部。注意笔路和结构的关系,适当留白,以分其阴阳与凹凸起伏,增加体积感和空间感,千万不要一笔接一笔、不留空隙地平铺填充。
用笔要活,控制好行笔的疾徐和水分的干湿,既要防止墨色过湿、渗化无度、漫池糊涂,又要防止用笔艰涩、墨色枯干。要充分展现笔情墨韵,追求元气淋漓、虚实相生的效果。马的小腿部,分别用较重的淡墨和次浓墨画出,里侧的腿墨色略淡些,前后腿墨色要有变化,这样显得生动而有活力。

步骤四:

用硬毫笔散锋画马鬃、马尾,墨笔含水要少,行笔迅疾而流畅,实入虚出,渐出飞白,待墨色稍干再补几笔淡墨以求层次丰富、墨色丰满。鬃尾画得好,会表现出骏马追风逐云的气势和飘逸倜傥的神采,增加视觉张力。

步骤五:

整理、题款、钤印,完成。

多匹马的组合与画法

1. 构图

在一幅画里绘制多匹马,首先要考虑构图,否则画面安排没有秩序,不仅所画的马匹不易安放合理,更易使画面混乱无章,没有画幅的美感。即使每匹个体的马画得很到位,但由于整个画幅构图不美,难以收到整幅画的美感。要使构图完美,就得注重中国画传统构图法则,即七分画、三分空,计白当黑,要讲构图的核心部位、背景部位,画面上的表达物象。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要有空间感、充实感,要有画眼,即点睛之处。墨色合理布局,黑、白、灰、焦、浓、润、湿要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相辅相成、和谐顺畅。这就要求马匹的形体动作、相互关系、肤色配置、画面核心内容的整体形状以及布白的形状都应具有和谐美感。首先用草图形式分割画面,先打草稿,将所画之马的简单外形、轮廓用淡墨简笔勾画出来。

2. 安排马匹的主次、掩映、远近、动势

在第一步基本构图安排的基础上,对几匹马的基本动势、比例、解剖、肌肉、头部特征作初步的刻画。这里需要注意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因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即在表现马匹的过程中,用笔要以线为主,既要以线约形,又要以线立骨、以线传神。用笔要内含忍力,无论中锋、侧锋、勾勒、皴擦,都要讲究笔势、笔意、笔趣。在围绕马的解剖特征运用劲健生动的线描勾画马的外形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为表现马内在的骨骼、肌肉在运动时的变化服务,摈弃那种表面化、浮光掠影地追求墨色变化的做法,应在将几匹马的基本特征勾画完整的基础上,利用相互遮掩、远近错落、穿插变化等经营位置的手段,透发出马的内在力量和外在神韵,做到主次分明、主体突出。

3. 深入刻画马的形象

在基本构图以及马的动势、比例确定以后,应当进一步刻画马的形象,包括头部、五官、躯干、四肢、骨骼、关节、肌肉、马蹄、鬃尾等。这个阶段是考验作者对马的写生功夫和表现功夫的关键阶段。对画幅进行科学、认真、细致地描写刻画,用笔要主动、肯定,直面画马的难度,将平时对马的深入、本质的了解以及由表及里的认识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并对黑、白、灰、墨色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和布置。位于最前面的马是主体,墨色变化宜丰富生动、有韵致。
这个阶段需要仔细斟酌,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以达到形神兼备。

4. 完美表达形象,充分发挥水墨特征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从整体到局部,笔意臻求完美,墨色对比分明,层次丰富清晰,干湿浓淡合理。尽可能用笔墨充分表达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弥补以上过程中疏漏的细节,个别地方或局部形象可重复收拾,尽量不留遗憾,使所有的马匹五官端正、步履矫健、英姿勃发、神形兼备。

5. 题款钤印

在预先选好的位置,或根据画面完成的最终效果选择合适之处进行落款、盖印。落款要简明扼要,用与主题协调的字体,题款和钤印应起到弥补空白、丰富画面、画龙点睛的效果。

示范作品要点讲析

双雄

画家画马,既重其神,又重其意,收放自如。这幅《双雄》,对构图做了认真的推敲。两匹骏马,一黑一白,一横一纵,开合向背、错落隐显,布局合理。在落墨时,则放得很开,将自己多年研习书法的所得,随法生机,融入画马,用行草自由奔放的笔法,无拘无束地大胆挥洒,强调气势和力度,把曾经驰骋沙场的一对雄骏表现得神采飞扬。

行云流水 铁马光风

画家以马为友、以马为师,人马合一,审美直觉与审美对象直接交汇,神遇而迹化,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中凸显了“铁马光风”的磅礴大气。

春风得意马蹄疾

画名语出孟郊《登科后》诗。该诗描写了诗人金榜题名后,心中格外畅快。策马奔驰在春光烂漫的长安道上,似乎马蹄都显得格外轻盈了。画家借马抒怀,胸中郁结的闷气随之风吹云散,欢愉之情不亚孟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