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大茶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六大茶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茶叶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指制作时不经过发酵工序,并且茶的干叶以及茶叶冲泡后所显出的汤色、茶底均为绿色的茶。绿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茶类,根据制作工序的不同,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类。
炒青绿茶
是用锅炒的方式进行干燥而制成的绿茶,有长炒青、圆炒青、细嫩炒青之分。
产于江西婺源的婺源茗眉,是经过精致加工后的长炒青产品,被誉为“婺绿之冠”,名扬海内外。产于安徽泾县的涌溪火青,属于圆炒青名茶之一,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齐名,有“名茶三姐妹”之称。细嫩炒青以细嫩茶叶加工而成,许多历史上的名茶属细嫩炒青,如被誉为“中国绿茶魁首”的西湖龙井,汤色碧绿,清香宜人;洞庭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绿,香气浓郁。此外,还有老竹大方、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安化松针等。
烘青绿茶
是以烘焙方式进行干燥制成的,名茶有茶味清香的黄山毛峰、敬亭绿雪、太平猴魁等。
晒青绿茶
则是利用日光晒干而成,大部分用作制作紧压茶的原料,如四川、云南的晒青茶是加工沱茶、饼茶的原料。
蒸青绿茶
沿用中国古代早期的制茶方法,以高温蒸汽杀青而成,制成茶叶的茶色、汤色都比炒青、烘青更绿。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江苏宜兴的阳羡雪芽都是优质的蒸青。
红茶
又名全发酵茶,发源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武夷山市区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红茶市场。
其制作工序中的发酵工序使茶叶产出红茶色素,冲泡后形成红色茶汤以及红色叶底。可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几类。其中,工夫红茶制作精细,名茶有滇红、祁门红茶等。与众不同的是红碎茶,在制作过程中需用机器切碎,再经发酵、烘干而成,因而红碎茶的特征是外形呈小颗粒状。因为红碎茶的细碎外形,冲泡时茶汁很容易浸出,所以多用来加工成袋泡茶。
我国的祁门红茶,简称“祁红”,素以香高形秀享誉国际,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上,而且气候温和、日照适度、雨水充足,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乌龙茶
别名青茶、半发酵茶。其发酵程度不及红茶,所以只能说是半发酵。其制法兼具绿茶和红茶的制作特点,这就使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鲜浓风味,又具有红茶的甜醇特色。乌龙茶色泽青褐,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一般为绿叶镶红边。汤色黄亮,滋味浓醇而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著名的乌龙茶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黄金桂等。
乌龙茶是中国的特色茶,可分为轻发酵、中发酵与重发酵三类。轻发酵是指发酵15%左右,如清茶。这类茶以清雅、高香、汤色金黄为特色。
中发酵是指发酵40%左右。这类茶的外观大致上都比轻发酵的茶揉得紧,茶汤的颜色转为褐色,饮来老成持重,且从轻发酵的偏重香气转为偏重喉韵,如市面上常见到的铁观音、水仙、冻顶等。
重发酵是指发酵70%左右,这类茶泡出来呈橘红色,具熟果香,与红茶只是一壁之隔,目前市面上所称的白毫乌龙就是指这类茶而言,其中一级称膨风茶者,具高雅的蜂蜜香味,价格十分高昂。
白茶
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冲泡后汤色较浅。主要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最为著名的是福鼎、政和产的银针白毫。
黄茶
因为加工过程中的闷黄工序而形成黄汤黄叶。其主产于安徽、四川、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产于四川名山蒙山区域的蒙顶黄芽,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岛的君山银针,都是有名的黄茶品种。
黑茶
因为所选用的原料粗老,在制造过程中堆积发酵时间较长,所以成品茶色呈油黑或黑褐色,茶的粗老气味较重,通常用作紧压茶的原料,其中最有名的是云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