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女性对其他女性的自拍照表现出敌意?
为什么有些女性对其他女性的自拍照表现出敌意?
图源:pixabay
在全球范围内,社交媒体已成为自我表达的主要舞台,近45亿人正在使用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平台。特别是对年轻女性而言,自拍已成为这些社交平台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内容形式。然而,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女性会对其他女性的自拍照表现出敌意?
研究背景与目的
香港城市大学的Xijing Wang和福建师范大学的Lei Cheng领导的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计算机与人类行为》杂志上。研究团队旨在探索自我物化、寻求关注的感知以及对观看其他女性自拍照时的敌意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通过三项实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招募了217名香港异性恋女性和197名美国异性恋女性,使用"自我客观化信念与行为量表"(SOBBS)测量自我物化程度,并评估对自拍照的敌意。
第二项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招募了190名香港异性恋女性,通过展示具有身体吸引力的女模特广告来操纵自我物化条件,评估参与者对自拍照的敌意。
第三项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操纵自我物化,检验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的自拍照(有吸引力的和长相一般的)中是否一致,涉及197名中国异性恋女性参与者。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自我物化水平与对其他女性自拍照的敌意呈正相关。自我物化程度较高的女性更倾向于发表负面评论,并选择更多带有敌意的标签。此外,自拍照中感知到的寻求关注动机部分解释了这种敌意的产生。
研究意义与局限
这项研究揭示了自我物化如何影响女性对其他女性自拍照的看法和反应,其中寻求关注的感知起着关键的媒介作用。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主要关注了异性恋年轻女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包括更多样化的参与者群体。
图源:pixabay
结论
自我物化的特征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表,并习惯性地监视自己的身体,好像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别人的观察之下。这种敌意通常表现为对他人自拍照加上负面的标签。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发布者的外貌如何,这种效应都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