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哈姆雷特》
拉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哈姆雷特》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拉康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这部作品。本文将从剧情概述、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他对《哈姆雷特》的具体分析三个方面,探讨精神分析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部文学经典。
《哈姆雷特》剧情概述
《哈姆雷特》通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最困难的戏剧。该剧以虚构的丹麦为背景,讲述了哈姆雷特王子、他的家人和宫廷之间发生的悲剧。
哈姆雷特王子的父亲丹麦国王死后,哈姆雷特王子从父亲的鬼魂那里得知,父亲是被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杀害的,而克劳狄斯现在已经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王后。
悲痛欲绝的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密谋为父报仇。随着哈姆雷特对自己计划的努力,他的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他拒绝了自己的恋人奥菲利娅,并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
哈姆雷特上演了一出名为 "捕鼠器 "的戏剧,以试探克劳狄斯的反应并证实自己有罪。在一次与母亲的冲突中,哈姆雷特误杀了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以为他就是克劳狄斯。
父亲的死和哈姆雷特的拒绝,让奥菲利娅发疯,她投河自尽。奥菲利娅的哥哥拉尔特斯回到丹麦,寻求为家族的灭亡复仇。
克劳狄斯操纵他向哈姆雷特挑战击剑决斗,在决斗中,拉尔特斯将使用一把有毒的剑。与此同时,克劳狄斯密谋用毒酒毒死哈姆雷特。在高潮迭起的决斗中,哈姆雷特和拉尔特斯都被毒剑所伤。
格特鲁德王后不慎喝下了,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不幸身亡。当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即将死去时,他用毒剑杀死了克劳狄斯,并揭露了杀父真相。
在戏剧的悲剧结尾,哈姆雷特指定他的朋友霍雷肖讲述他的故事,挪威王子福廷布拉斯则登上了丹麦的王位。
弗洛伊德、拉康与精神分析
什么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灵理论化的方式,也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精神分析的核心是探索和理解无意识的心灵。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心灵包含着思想、记忆、欲望和冲动,它们虽然不在我们的意识范围之内,但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在此阶段,有必要强调的是,精神分析是一门有各种流派和方法的学科,重要的是不要将其中一种方法,固定为精神分析方法。本文将以雅克-拉康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对《哈姆雷特》的精神分析阐释。
首先让我们介绍一下拉康及其著作,然后再讨论他对该剧的分析。雅克-拉康是弗洛伊德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可能是他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他与不同哲学家的接触(以及他们反过来与他的工作的接触),使拉康被看作是对弗洛伊德工作的某些哲学含义的扩展,同时又将精神分析带向了自己的方向。
人们很难低估拉康对法国哲学,和整个知识界的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包括让-海波利特、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卢斯-伊里加拉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都参加过他的研讨会。
虽然拉康早期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是对弗洛伊德作品的某些影响的阐释,其中也包括对其他精神分析师,偏离弗洛伊德框架太远的尖锐批评,但拉康后期的作品尤其具有独创性,是弗洛伊德所支持的精神分析概念之外的另一种精神分析概念。
拉康风格的特点是形式化,这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有增无减。我们可以效仿阿德里安-约翰斯顿,本文大部分内容都要归功于他的观点,认为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弗洛伊德,因使用自然语言而面临的各种批评的回应。正因如此,拉康的作品中经常充满了看似复杂的图表,而他最喜欢的类比对象就是数学。
拉康的 "三部曲": 想象、象征、真实
拉康从三个不同的领域或方面对人类进行分析,这构成了他哲学中的一个(如果不是)特色概念机制。这三个方面分别是 "想象"、"象征 "和 "真实"。
拉康的作品通常以他对这三个领域的重视程度来划分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侧重于 "想象",50 年代侧重于 "象征",60 年代和 70 年代侧重于 "现实"。
想象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领域。它是与日常现实、虚构和模拟相关联的领域。在想象中,我们将真实误认为象征,反之亦然。例如,当我们将偶然发生的事情赋予重要意义时,这种模式就构成了偏执和妄想。
符号最初被理论化为与语言有明显的密切关系。这种最初的理论化将符号,与符号秩序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统治社会的习俗、制度、风俗和规范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习俗、风俗和规范是其中最强大和最广泛的。
拉康与语言学发展的互动,使他的无意识概念与语法的新兴概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说,无意识的结构即使不是语言的结构,也是语言结构的结构。
真实 "可以说是拉康最难的概念。这个概念的难度是与生俱来的。在拉康作品的某些部分,它似乎与康德的 "事物本身 "概念密切相关。如果不是直接对等的话。这发展成了对充实和丰满的强调,并暗示 "实在 "是一个具体的空间,不存在对立。这些对立是符号的插入:"只有通过语言的力量,物质存在本身才能被说成是'缺失'的事物"。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 "实在 "的观点,它以 "实在 "是对立面的汇聚这一概念的形式,重新引入了(如果不是对立的话)张力。拉康的 "实在 "随着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哈姆雷特》为探讨拉康的这些观点提供了许多机会。当然,他著名的(也是备受争议的)"性化 "理论似乎与分析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之间的关系有关。这是对性别差异的一种解释,它以一组非生物的主体地位为代表,认为性别主体之间必然是不同步的。因此,拉康提出了著名的 "不存在性关系 "的论断。
拉康论哈姆雷特与幻想
拉康也明确论述了《哈姆雷特》,他关于该剧的演讲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围绕着幻想的本质。首先是欲望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文章开头的主题。符号是一种与象征对立的概念,象征是 "为某人代表某物",而符号则是 "为另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主体"。
《哈姆雷特》揭示的正是欲望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哈姆雷特是符号主体性层面的形象代表。"有一个层面可以说,他的命运是用纯粹的符号来表达的"。
哈姆雷特体现了符号作为命运表达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表达了人类相对于意义载体的位置,而不是相反。拉康的这篇文章将《哈姆雷特》视为 "个人主观性的戏剧",而 "个人主观性的戏剧 "与 "幻想 "这一概念密切相关。
在拉康看来,幻想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因为它似乎同时汇集了最深层的无意识和表层的自我意识。幻想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正是通过对幻想的无意识解释,幻想才免于荒谬。无意识层面是我们理解哈姆雷特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而奥菲利娅在剧中的意义就在于将幻想的这一方面明确化,迫使哈姆雷特的消极性凸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拉康能够说奥菲利亚即使不是剧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最能体现戏剧意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