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得感:小小的自我怀疑,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心理黑洞
不配得感:小小的自我怀疑,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心理黑洞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常常感到自己“不配得”所拥有的成就或待遇,这种“配得感低”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场发展,也在人际关系中制造了许多困扰。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配得感”这一概念,并提供实用的改善建议。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与配得感?
想象一下,当你参加一家公司的面试时,你不仅表达了对职位的期待,还提出了薪资的要求。不久后,你收到了录用通知,这意味着你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这种来自外部的认可强化了你的自我价值感。
然而,一旦加入公司,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周遭的同事似乎并不像你那样投入工作,但他们却享受着更高的薪资待遇。这时,你可能会质疑自己的价值是否被公正地评估,这种感受反映了你的自我价值评估过程。
几个月后,由于不满现状,你决定再次寻找机会,并向另一家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职位和薪资要求。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公司也向你伸出了橄榄枝。虽然你获得了更高的报酬,但在新环境中,你可能会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不值得这样的待遇。这种心态体现了较低的配得感。
如果不能调整这种“配得感低”的状态,你可能会陷入更深的焦虑之中,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自己。
“我不值得被爱”的困境
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恋爱关系中,那些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往往生活在自我怀疑和痛苦之中。“自卑式单身”就是这种心态的一个表现。自卑可能源自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比如缺乏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导致个体很难接受别人的赞美。
当自卑情绪长期存在时,个体往往会认为外界的好意是虚假的。即便遇到真心相待的人,他们也会感到不自在,甚至在无意间伤害对方。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难以相信有人会真诚地爱他们。
“配得感低”的根源
“配得感低”往往与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行为模式:
- 过度控制: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每一个选择,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
- 消极评价:经常否定孩子,用贬低的语言进行所谓的“打压教育”。
- 持续施压:无论孩子做得好与否,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 负面标签:因为小事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甚至否定其整个人。
- 情感忽视: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不关心他们的真实感受。
- 拒绝满足需求:不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只期望孩子取得成就。
- 比较与贬损:与他人比较的同时贬低孩子。
这些行为模式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如何改善“配得感低”的状态?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你喜欢并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开始。例如,如果你热爱写作或提供咨询服务,那么专注于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积累积极的经验。
关键在于远离负面环境,投身于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持续追求你真正热衷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收获更多的正面反馈,从而逐渐提升你的配得感。
人生就像一片广阔的旷野,每个人都是轻盈的微风,带着希望和勇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