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 豆制品加工节水节能绿色加工技术及应用
成果转化 | 豆制品加工节水节能绿色加工技术及应用
成果推介
豆制品加工节水节能绿色加工技术及应用
概述:
针对目前豆制品行业普遍存在的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共性难题,以低耗水快速制浆工艺及自动点脑装备为核心,建立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时、节水、节能减排的豆制品新技术体系,实现豆渣高值化全利用及部分产品泡豆废水零排放,使豆制品生产用水量减少2/3,排放废水减少75%以上,盒(内酯)豆腐节能50%以上,大幅减少资源消耗,推动豆制品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原理:
该技术成果通过减少传统泡豆时间,增强水化速度,使传统泡豆8-12小时减少到3小时左右、泡豆过程用水量可减少70%,生产耗时耗水量比传统工艺减少2/3以上,豆制品废水排放量比传统工艺减少3/4以上,有效起到了节水节能的作用。通过减菌收集等技术生产的副产物(豆渣)可食利用度大幅度提高,有利于下游进一步高值化利用;同时撞击流蛋白紊流化热浆高效节能自动点脑技术及装备实现了盒(内酯)豆腐高温点脑及保温杀菌入库的工艺,减少了传统工艺降温(低温)点脑及升温凝固成型及杀菌过程,实现节能50%以上。
创新点:
在传统豆制品加工行业可以形成节水、节能、减少排放的成熟技术体系,产品的副产物(膳食纤维)可以得到高值化利用,产品品质与货架期有进一步提升。
主要技术指标:
使传统泡豆8-12小时减少到3小时左右、泡豆过程用水量可减少70%;生产耗时耗水量比传统工艺减少2/3以上,豆制品废水排放量比传统工艺减少3/4以上;盒(内酯)豆腐实现节能50%以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节本增效情况:
新技术实现了大幅度节水节能效果,使生产过程中水资源与能源成本降低,实现了节本增效。以年投料量1万吨大豆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为例,每年可节水15万吨,按北京市水费9元/t可节省成本135万元;减排废水排放近15万吨,按企业自主治污成本10元/t计可降低成本150万元;1万吨左右的优质大豆膳食纤维,可增加销售额近700万。综上,可为企业节省成本280余万元,增加销售额近700万元,对于毛利率较低的豆制品加工行业相当可观。
市场应用前景:
以现在每年生产传统豆制品的大豆投料量近800万吨计,如果全行业推广,年可节约用水1200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近12000万吨。同时新技术能使800多万吨的豆渣得到综合全利用,不但减少排放,同时将明显增加行业收益近百亿元,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适宜条件(领域、区域):
适宜于以传统豆浆或豆浆为原料生产的豆腐(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等)、豆干(腐竹、豆皮、豆干等)、腐乳等传统豆制品,或其加工过程仍沿用传统浸泡制浆工艺的豆奶粉生产企业。
成果成熟度:
可以量产
成熟度说明:
国际先进
预期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许可实施,技术入股,其他
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拥有豆制品加工节水节能发明专利
成果获奖情况:
节能技术获得北京发明协会银奖
成果权属类型:
独占
产权归属单位: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