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考级5-6级内容详解及教师考级试题
中国舞考级5-6级内容详解及教师考级试题
中国舞考级是检验和提升舞蹈学习者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舞5-6级考级的具体内容,包括舞蹈知识、基本功训练、组合剧目表演范例等。同时,还包含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6级教师考级的试题及教学法,包括动作规格、教学步骤等内容。
中国舞考级内容5-6级内容
第五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
中国古典舞基训:建立在中国戏曲、武术基础上,为中国古典舞所需要而服务的基本功训练。表现在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身体表现力和舞蹈语言等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要成为一个好的民族舞演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各种技术能力,才能做到表演游刃有余。
蒙族舞: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称马背民族。男子舞蹈强悍骁勇,女子舞蹈端庄典雅。舞蹈以肩、腕、步及各种舞姿形成其特殊风格。
基本功训练
地面
- 勾绷脚(单、双、环动)
- 吸伸腿90度
- 大环动(单腿90度)
- 压叉(前、旁、后、横拧腰)
- 搬腿(前、旁、后)
- 在踢腿(前、旁、后)
- 背肌(两头起)
- 掰膀子
- 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 蹲 a、一位、二位 b、五位 c、踏步蹲
- 擦地(前、旁、后、一位)
- 五位擦地(旁)
- 吸腿(一位45度、90度)
- 下腰(胸、旁腰加手)
- 压腿(把杆前、旁、后)
- 踢腿(前---单把,旁、后---双把)
中间
- 手臂呼吸(大小波浪加屈伸)
- 手位:托按掌、山膀按掌
- 摊摊手(跪、站两种准备)
- 小五花
- 原地转(平踏步、留甩头、半脚尖360度)
- 小跳:一位、二位
- 错步(斜线)
- 三拍舞步中手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 三拍舞步(抒情)
- 古典舞手位(刚武风格)
- 古典舞手位(抒情风格)
- 小马舞(鞍马式、扬鞭式)
- 小小挤奶员(肩的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 错步组合
- 花笠舞(日本舞)
- 小看戏(东北秧歌)
- 现代韵律舞(节奏练习)
- 儿童舞
第六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
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特定艺术风格的表现手段,这种训练身法与神韵的方法统称为“神韵”。它分为元素、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及典型性、风格性强的训练动作,最终解决民族舞演员内在神韵的表现力。
云南花灯:云南花灯是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族歌舞形式。配合音乐在平衡摆动中产生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其主要动律和动作-----崴,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风格重点展开教学。
基本功训练
地面
- 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
- 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
- 双腿大环动
- 压腿(前、旁、后)
- 搬腿(前、旁、后)
- 大踢腿(前、旁、后)
- 掰膀子
- 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把杆
- 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
- 擦地(单把前、旁、后)
- 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
- 小踢腿(双把前、旁、后)
- 单腿蹲(双把分解)
- 立身射燕(双把踏步蹲起)
- 涮腰(单把)
- 压腿(前、旁、后)
- 搬腿
- 大踢腿(单把前、旁 双把后腿)
中间
- 舞姿练习(前、后点地加各种手位)
- 立身射雁
- 点步转:1/4圈、1/2圈
- 小跳 a、一、二位换位跳 b、五位小跳
- 一位中跳
- 错步跳(大跳起法)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 古典舞组合一(舞姿、韵律)
- 古典舞组合二
- 藏族舞组合二(弦子、单、长靠)
- 藏族舞组合一(抬踏步)
- 云南花灯(徒手、跳巅步)
- 云南花灯(扇子、小崴、吸跳步)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 - 伞扇舞(日本舞)
- 拉丁舞恰、恰、恰
- 少儿舞
- 踢踏舞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新)6级教师考级试题及教学法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院是文化部批准的社会艺术水平跨省考级机构。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立足于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有合作单位300多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多家合作单位。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教师3万余人次,有近30万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考试,经测评合格获得"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六级教师试题
A B
1.摊推手 1. 波浪(一)
2.勾绷脚 2. 弹腿
3.前、旁大踢腿 3. 环动
4. 蹲 4.擦地
5.小跳(一) 5.弯腰
6.女双手位 6.男双手位
7.波浪(二) 7.双脚转
8.藏族舞 8.蒙古族舞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摊推手、双脚转、蒙古族舞)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后弯腰、后踢腿、擦地、小跳(二))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双手位、蒙古族舞)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摊推手:
训练目的:
学会"摊手"和"推手"动作,提高手部和腕部的灵活性及表现力。
教学步骤:
摊 手:①"团手"到"摊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摊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摊手"动作。
推手:①"团手"到"推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推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推手"动作。
双脚转:
训练目的:
学会"平步半蹲转"、"双踮脚转"、"点步转"的动作及三种转的正确方法。
教学步骤:
平步半蹲转:①单一练习"平步半蹲转"②"舞姿"与"平步半蹲转"的配合练习。
双踮脚转:①单一练习"双踮脚转"。②"舞姿"与"双踮脚转"的配合练习。点步转:①先找重心与"点步"的位置。 ②"点步"与"转"的协调配合。
蒙古族舞:
训练目的:
学会蒙古族舞的基本动作,做到"舞步"和"舞姿"准确,动作协调,舞蹈时有自娱感。
教学步骤:
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
①找到"双勒马式"的位置及体态。
②"双勒马式"与双膝屈伸的配合练习。
③"双勒马式"与原地吸腿踏步的配合练习。
④"双勒马式"与"吸腿跑马步"的配合练习。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 擦地:
动作规格:
前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前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后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后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旁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旁擦地伸出,绷脚点地,两脚尖成一条横线。
动作要领:骨盆固定,双腿外旋,动力腿的脚尖最大限度延伸。向前"擦地"时脚跟主动,向后"擦地"时脚尖主动。
② 后弯腰、后踢腿:
后弯腰:
动作规格:"双跪立"双臂上举与肩同宽,弯腰时眼随手、同时手臂带动头、颈、肩、胸、腰依次向后弯屈至双手扶地;返回时,腰、胸、肩、颈、头逐次直起。
动作要领:展肩,腰椎上挑,顶胯,呼吸均匀。
后踢腿:
动作规格:双手扶地,"单跪后伸腿"直腿向后踢起,眼视前方。
动作要领:快踢、轻落,大腿内侧用力。
③ 小跳(二):
动作规格:"小八字位"站立,经"半蹲"向上跳起,空中直膝、绷脚,身体垂直;落地时经脚掌至全脚再"半蹲"。
动作要领:用力点在踝关节,推地时绷脚,落地时要控制。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女(男)双手位:
术语:"顺风旗"、"斜托手"、"山按手"、"托按手"、"双盖手""双分手""双晃手"。
②蒙古族舞:
术语:"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双勒马式平踏步"、"单勒马式小跑步"、"笑肩"、"甩鞭"、"扬鞭"。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①是根据本系列教材的最终训练目标制定的。
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制定的。
③是根据年级的学时制定的。(建议:1-6级不少于48小时;7-8级不少于64小时;9-12级不少于96小时。)
④是根据承上启下的关系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答:①"扶把"动作训练是"中间"动作训练的重要教学步骤。
②"扶把"动作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控制和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包括:体态、重心、力度、速度、柔韧度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答;在"强拍"出现时,动作应鲜明、突出,有力度或幅度。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是依据教学对象的舞蹈基础。
②是依据动作训练目的及年级教学任务。
③是依据动作和组合的难易程度。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答: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应具有两个全面性。
①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舞步、基训、身韵、民族民间舞、音乐反应、游戏、模仿与想象及滚翻等类别。
②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头、颈、肩、胸、背、腰、髋、腿、膝、踝、脚、臂、肘、腕、手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