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步下神坛的绫波丽,“三无少女”失宠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步下神坛的绫波丽,“三无少女”失宠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9898593594572817

在动漫世界里,绫波丽作为“三无少女”的代表,曾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无心、无口、无表情”的角色设定似乎已不再受到追捧。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三无少女”失宠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背后所反映的审美变迁。


绫波丽,这位《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经典角色,曾是动漫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之一。然而,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变化,这种“三无”属性的少女形象,渐渐淡出视野,反而是那些心直口快、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更受欢迎。比如2024年现象级短剧《保护我方城主大人》中的叶昭南。

健康审美K.O.病(bian)态审美

正常审美的回归:不论是二次元中的“三无少女”还是琼瑶为代表的各种虐心、毒三观都代表了时代局限下的病态审美。随着观众自身阅历的增长,审美水平的提升,倾向就被那些更积极、阳光、健康的形象所取代。这里并不是说绫波丽不健康,而是“三无”这个属性明显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尽管和抑郁症的“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有区别,但明显也不是正常女孩子应该表现出的样子。

多元审美冲击:当下文化多元,观众审美越发丰富,古灵精怪、元气满满、傲娇腹黑等性格角色大量涌现,分散了大众注意力。“三无” 单一冷感,在个性张扬的角色海洋里,吸引力被稀释,大家更易被有复杂情绪、活泼灵动的人设捕获。

女性觉醒K.O.男频霸权

女性地位提升造成三无真实感下降:现代观众渴望角色贴近生活、真实可感,“三无少女” 情感淡漠、反应冷淡,让人难有强烈共情。相比之下,会焦虑、会开怀大笑、有小缺点的角色,更易走进观众内心,大家想从角色经历中找自己的影子,“三无” 人设于此稍显逊色。观众都希望虚拟的梦中情人照进现实,但只要心理健康谁也不会希望自己女朋友是个木头人。

女性角色的独立性:现代作品中,女性角色更倾向于独立、主动和多样化,而“三无少女”的被动和依赖可能不符合当代价值观。

情感表达的开放性:现代社会更鼓励情感表达和沟通,而“三无少女”的内敛和沉默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快节奏K.O.零互动

快节奏适配难题:如今影视动漫节奏加快,信息海量,剧情迅速推进。“三无少女” 少言寡语、情绪反馈迟缓,有时拖慢叙事节奏,不利于迅速铺陈冲突、化解危机,而机灵善辩、行动力强的角色,能与紧凑节奏同频共振。

社交互动偏好:社交媒体兴盛,人们热衷角色间、角色与观众间的互动感。“三无少女” 沉默内敛,很难主动抛出话题、引发讨论热度,那些爱吐槽、会整活、擅长 “营业” 的角色,才契合当下社交传播需求。

短视频时代的带货价值:现在虚拟形象都要会整活儿,真开场直播完全不说话到算是一个噱头,但每天都不说话肯定就不行啦。

活生生K.O.纸片人

经典的脸部化角色无法复制:绫波丽的成功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深刻主题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她的形象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难以被简单复制。绫波丽的“三无”属性背后有复杂的心理和哲学内涵,而现代作品中类似角色可能缺乏这种深度,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人设的饱和与疲劳:“三无少女”作为一种角色模板,在绫波丽的成功之后被大量复制,逐渐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观众对这一类型角色逐渐审美疲劳,创作者也开始探索其他更具新意的人物设定。

更高的情节需求:“三无少女”由于情感内敛,很难在情节发展中承担推动作用。现代故事要求角色在复杂的互动中展现多维性,而“三无”设定的角色往往无法承担这种叙事功能。






三无少女走下神坛并不代表这类角色的消失,不得不说安静的少女还是有独特吸引人的优势,不过只是很难承载主角模板罢了。三无少女或许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探索欲、保护欲,这些吸引力恰恰说明她们个体上的缺陷,所以我们真遇到了,可以怜惜,但不要刻意追求,不然就走上了邪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