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情。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情。
情深不寿,杨绛先生能活到了105岁,皆因无情。
伉俪情深的丈夫钱钟书和视若珍宝的女儿钱瑗先后走了。
杨绛没有被巨大的伤痛击倒,而是饱含深情写出了回忆录《我们仨》。
在生命中最亲密最爱的人走后,她用温柔和坚韧,依然悦纳、迎接每一个的朝阳和晚霞。
先生的境界,早已超脱凡俗。
不因小情小爱而悲苦,她的生命里包含了豁达、超脱以及博爱的心境。
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会让人活得更加自在、平和。有句话说得好:“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情感,而是出自本心,不离本性,直心做人,不执着不纠结,远离精神内耗,不随外在变化而徒生无尽烦恼。觉悟到无情却心中有爱,发光发热,包容慈悲着一切有情众生。真正的觉醒者,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万物如其所是。”
从超脱世俗情感的角度来看,境界高的人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真理、智慧或者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宏大目标上。可能会对一些世俗的情感如社交中的琐事情感、个人的小情绪等比较淡漠。
境界高的人往往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比如佛教中的高僧大德,他们通过修行,超越了世俗的爱恨情仇。
他们看待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不会被世俗的情感左右。
所以说境界高的人是“无情”,更多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情感的表现,但他们内心往往有着更深刻、更广阔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修行的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持觉察。在日常活动中,比如吃饭、走路时,刻意地去觉察自己的行为和想法。
比如吃饭时,认真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专注于咀嚼和吞咽的过程,而不是边吃边想其他烦心事。
这样能让你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减少杂念。
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情绪。当你感到愤怒、焦虑或悲伤时,不要去压抑这些情绪,而是承认它们的存在。
比如你在工作中犯了错误而自责,你可以告诉自己“我现在很自责,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过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接纳外界的情况。如果遇到堵车之类让人烦躁的情况,试着接受它,把这当作一个让自己练习耐心的机会,而不是抱怨不已。
培养感恩。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当天值得感恩的事情。
可以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早上出门时阳光很好、路人的一个微笑或者一顿美味的午餐。
你可以把这些感恩的事情写在日记里,长期坚持,能让你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控制欲望。审视自己的欲望。
当你想要购买新东西或者追求某种成就时,先问问自己是真的需要,还是被外界的观念影响。
保持善良。对待他人要有善意。简单的行为如主动给老人让座、对服务员说声谢谢等,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柔软和开阔。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红尘纷扰,乱心乱情。惟有不断修炼,不囿于小情小绪,不困于内心,不纠结过往,方能内心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