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朱兰团队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团队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显示,2006年至2021年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下降,从30.9%降至16.0%。这一发现为该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等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尴尬、抑郁和社交孤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朱兰教授团队首次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时发现,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0.9%。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盆底康复技术的推广,女性尿失禁的患病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探究这一变化趋势,朱兰教授团队于2019-2021年启动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成年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对54346人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16.0%,患病人数约8580万。尽管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仍不足,仅有48.0%的患者知道尿失禁是一种疾病,寻求治疗的患者仅占10.1%。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盆底诊治中心
研究还发现,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盆底疾病防治三级网络已日臻完善,全国已有近8400家盆底康复机构和近1万名有资质的盆底康复医生,为尿失禁的筛查和诊治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表明,盆底康复机构和医生数量与疾病知晓率存在明确正相关性,与疾病患病率存在一定负相关性。
尿失禁是可防可治的。研究提示,15年来,中国成年女性的尿失禁患病率显著下降。但考虑到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和生育政策优化等情况,尿失禁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话题。研究建议,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优化疾病预防和康复策略,不断推动患病率的降低和治疗率的提高,更好地守护女性健康。
共同通讯作者: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