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利率”一字之差 利息翻倍
“费率”“利率”一字之差 利息翻倍
"费率"和"利率"仅一字之差,但在汽车贷款中却可能导致利息翻倍。近日,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汽车4S店销售人员在介绍车辆贷款分期方案时,存在未主动提及贷款利率或将费率和利率混为一谈的情况,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利息远高于预期。
案例曝光:从4%到8%,消费者被"套路"
2023年1月,西安市民高先生在一家4S店购买了一辆宝马X5。销售顾问向他推荐平安银行的分期贷款业务,并表示该贷款"费率"为4%左右,低于房贷利率。高先生以为费率就是利率,便办理了贷款业务。然而年底查账时,他发现银行合同写的车贷利率是8%,是之前4S店所说的两倍。
高先生重新翻看4S店的费用清单,发现并没有任何标注利率和费率的字样。在记者的协商跟进下,银行最终答应不收取违约金,并按照房贷基准利率退还了多收取部分的差价。
记者暗访:多家4S店存在类似问题
华商报记者以购车人身份,先后走访了西安多家汽车品牌4S店,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宝马4S店:销售表示宝马金融的"年化息"为6.99%,相当于3.76%的"息"。但当记者追问"年化息"是指费率还是利率时,销售含糊其辞,最终推算出的实际年化利率高达8.81%。
沃尔沃、大众、奥迪4S店:销售均表示5年期贷款共需付贷款额23%-24%的利息,但对"年化利息"是利率还是费率含糊其辞。
丰田、奔驰4S店:用"×厘×"的方式描述利息,实为年化费率。例如,奔驰4S店的方案年化费率为4.4%,实际年化利率为8.12%。
专家解读:三种描述方式暗藏玄机
销售马女士揭秘了车贷利息的三种描述方式:
总费率:将利息总额平均到每个月,例如5年期贷款10万元,总费率24%,每月400元。
年化费率:在"长贷短还"的还款策略下,用较低的年化费率吸引消费者,但实际还款时可能不会提前偿还。
年化利率:虽然更准确,但数值几乎是费率的两倍,因此销售更倾向于使用费率。
数据对比:同一笔贷款利息相差近一倍
以15万元5年期贷款为例:
年利率4%,等额本息:5年后共需支付利息15748.8元。
年利率4%,等额本金:5年后共需支付利息15250元。
年费率4%,等本等息:5年后共需支付利息30000元,实际年化利率为7.42%。
主管部门:应明确告知年化贷款利率及费率
2022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在公开渠道展示各项汽车贷款产品的年化贷款利率及费率等关键信息,并充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律师说法: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商家混淆"费率"和"利率"概念,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原文来自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