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不!要!熬!夜!好!好!睡!觉!
@所有人,不!要!熬!夜!好!好!睡!觉!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之源。随着世界睡眠日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关注睡眠质量,了解如何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春困的科学解释与应对方法
“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这虽是一句调侃,但是“春困”确实“封印”了不少人的精气神,总是疲倦嗜睡、起床困难、精神涣散、有气无力……那么,该怎么办呢?
其实,人们特别容易在春天打哈欠,主因是经历一个冬季的“蛰伏”,收缩的表皮毛细血管在春暖时节会逐渐扩张。皮肤血管血流量一下充盈起来,大脑血流量就会相对冬天减少,出现大脑特别是脑干缺血缺氧的情况。
打哈欠作为春困的表现之一可以使肺部得到扩张,颅内压下降,静脉的回心血量和输出血量增加,从而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调节脑部温度,改善脑部缺氧状态。因此,春天时,每一两个小时打1~2次哈欠都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排除了疾病因素,建议可以通过一些身体刺激来提神:
- 运动刺激:犯困的时候伸展四肢,如下蹲10次驱赶睡意,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困倦就会缓解;
- 视觉刺激:到室外举目眺望,或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花草,让人感觉更有活力;
- 味觉刺激:吃点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茶,以解困意;
- 嗅觉刺激:困倦时可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的味道驱除困意;
- 听觉刺激: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振奋人心的音乐,或者欣赏相声小品,兴奋精神;
- 触觉刺激:啫睡困倦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消解春困。
当然,春困原因还可能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降低了5.16。睡前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致使睡眠拖延成为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睡前尽量远离手机!
睡眠误区解析
误区一:白天补觉
大家通常认为前一天没睡好,第二天可以多睡会儿来弥补。但睡懒觉,会打破平时固定的睡眠-觉醒节律,并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一觉睡到下午”(长时间的补觉)对于睡眠情况良好的人是可以的,但如果是长期睡眠质量不佳的人,这么补觉反而会使未来一段时间的睡眠节奏发生变化。
误区二:提前酝酿
有的人认为要想睡个好觉,需要比平时更早入睡,随即早早上床,躺在床上酝酿睡意。实际上,提前上床反而容易导致失眠,因为此时的生物钟依然兢兢业业,遵照日常的睡觉时间“放你入眠”,并不会因为你想早点休息就能轻易改变。研究显示,即便是躺着“数羊”,助眠的效果也不明显。
误区三:饮酒促眠
有的人以饮酒促眠,虽然喝酒可能会促进入睡,但酒精属于兴奋剂,喝酒以后的睡眠结构被打乱,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实际对睡眠不利,所以睡前不建议饮酒。如睡眠有困难,则下午开始尽量不要喝茶、咖啡,也不要饮酒,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关于睡眠的常见疑问
- 睡得晚但睡得时间够,算熬夜吗?
有关专家介绍,对于熬夜的一个普遍定义是主动性地晚睡,且总睡眠时长不足。但如果一个人之前都是11点睡,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改成了1点睡,起床时间也相应推迟了,每天睡觉、起床时间都很规律,睡眠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如半夜经常醒来),这种情况对身体的影响一般不大。
- 睡不着和主动熬夜,哪个危害更大?
睡不着和主动熬夜的最终结果都是整体的睡眠时间变少,进而必然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记忆力等,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不同之处在于,与主动熬夜相比,晚上睡不着的人可能更多地会产生一些情绪方面的困扰,比如焦虑、不安等。
- 一定要睡够8小时才健康吗?
针对“8小时是好睡眠的判断标准”这一说法,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只需要睡7个小时左右。好睡眠最主要的一个判断标准还是看起床之后是不是感觉精神饱满、体力恢复,而不是单纯看时长。
- 睡觉总翻身和一动不动,哪个睡得好?
身体在睡着时出现肢体活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从人群数据上看,身体平均每晚的活动次数(包括翻身)可以达到 40~50 次。对于睡觉时经常翻身的人,睡得好不好主要看白天的状态。只要白天的状态不受影响,那就不需要过多担心。
对于睡觉时睡得很死,基本一动不动的人来说,通常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几乎没有人睡觉时会真的一动不动,只是睡姿相对安稳,翻身较少而已。这种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出现因长时间不动而造成的压力性损伤的。
获得良好睡眠的三个最佳习惯
- 保证规律作息时间
按时上床,按时下床。尽量保证稳定的“生物钟”,即使休息日不需要太早起床,晚上也尽量按平时的时间上床休息。每天午睡或打盹儿最好不要超过20~30分钟,以免对夜晚的睡眠时长产生影响。
- 保证良好睡眠环境
适宜的枕头高度,合理的被子厚度,睡前关灯等等都能一定程度保障睡眠质量。室内环境较差,温度不适宜,光线太强烈,有其他声音嘈杂影响的情况下很难安稳入睡,久而久之睡眠质量也会降低。
- 养成一个锻炼习惯
适宜适度的锻炼会使肌肉疲劳,也会抑制大脑分泌兴奋物,促进人在疲劳下睡眠,进而形成睡眠的良性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舒适放松的睡姿、每天晒晒太阳、睡前避免刺激性的饮料等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睡眠质量,睡个好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